法自何处来
李雪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现行法律的基本法理概念
19
  •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
20
  •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
21
  • 习近平中国特色法治理念(一)
22
  • 习近平中国特色法治理念(二)
23
  • 我国立法体系(一)
24
  • 我国立法体系(二)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与夏朝的法律制度

发布时间:2021-11-10 20:10   发布人:李雪颖   浏览次数:388

基本内容】:

一、本节以夏朝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来揭示中国法起源的特点。同时对夏朝法律《禹刑》的基本内容作一介绍。

国家文明与法律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中国国家文明起源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朝,中国古代法律也发端于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主要源于以下几种因素:

社会结构

 

以血缘关系联接起来进行生产与生活,是人类早期的组织形式。中国在进入国家文明后,由于生产力和农业文明的因素,血缘纽带非但没有松弛,反而愈加紧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联结纽带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使得中国早期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家国相通、家国一体的特征

 

统治阶级的出现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尧、舜、禹,到夏启即位时,首领的统治权在不断加强。社会组织中的等级分化越来越明显,以血缘为纽带组织在一起的部落首领阶层终于发展到了可以有权打击本部落、联盟中的反对派,将自身意志强加于整个部落的地步,统治阶级就这样形成了

 

法律渊源中礼的因素

原始的礼由习惯演化为法。礼最初是祭祀鬼神的器具,供原始的人类崇拜自然神之用。到后来凡是进行祭祀的一切活动都叫做礼。在人的思想意识方面,对自然神的信仰和对祖先的崇拜,特别是对祖先崇拜逐渐定型化、仪式化,成为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普遍信奉。随着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祭祀仪式中逐渐产生出萌芽状态中政治权利,其中区别血缘关系、亲疏尊卑的部分,开始成为确定人们在国家组织中等级地位的法。

法律渊源中刑的因素

刑与战争是分不开的。部落、部落联盟之间的征战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主要契机。征讨反叛的部族、征服未归顺的部族,即所谓“大刑用甲兵”。频繁的军事征伐既确立了一套实施军法大刑的规范,又带动对本部族内部成员惩罚方式的发展,以斧钺、刀锯、鞭杖行罚的“中刑”、“薄刑”逐渐成为早期国家的常刑。以惩罚为核心的刑法观念和制度在法律发展中居于首要地位。

 

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指导原则

奉天罚罪。夏王将政权与神权结合在一起,在实行统治时,充分利用祖先崇拜、自然神崇拜的社会习俗,将自己神化,以巩固统治权。

主要法律

《禹刑》

刑罚种类

奴隶制五刑:大辟、膑、宫、劓、墨

 

司法制度

 

监狱发端于夏朝

 

【难点分析】:

 中国法起源中原始氏族、部落色彩较浓的原因:

生产力原因

中国远古时期生产工具较世界其他文明地区落后,铁制工具直到春秋时期才出现,因此,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私有制水平低,原始氏族部落的经济结构未能被完全打破。

社会组织结构原因

中国农业文明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力对抗黄河泛滥等自然灾害,因此,人群的社会组织能力强,组织机构比较发达。氏族部落的社会结构形式大部分被保留下来,带入文明社会。以部落首领为代表的专制结构得以继续发展。

地理原因

中国地处东亚大陆的东部,地理环境封闭,较少受到其它地区文明的影响,文明发展成分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