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 课堂教学进度
3
4
5
6
7

建筑

发布时间:2020-02-09 01:44   发布人:绳长刚   浏览次数:224

有些建筑本身就是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设计巧妙,寓意深刻,与环境结合得非常协调,宛如一首诗,凝固着人们的智慧, 如图5-7、5-8所示。
  但是,绘画不能仅此满足,还需要从中结出果外之果。画建筑,不只是简单地再现建筑,即使在某些方面与其有所重复,但它仍应赋予新的含义。
  当然,初学者主要重在练习,更高的艺术要求有待于今后提高。本节将分建筑局部、现代建筑、中国古建筑、城镇街道和鸟瞰五个方面进行简要叙述。
1581183642105191.jpg图5-7

1581183683275188.jpg图5-8

  1. 建筑局部
      多数画者描写建筑局部,都侧重于练习和记录。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出众的描绘建筑局部的作品。如19世纪德国素描大师阿道夫·门采尔,就画过不少建筑局部,至今仍令人们赞叹不已。
      水粉画描写建筑局部,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选取一门、一窗,或是一座雕像,或是建筑一角,进行具体刻画;一种是不仅选取建筑中的一部分,同时也选取环境中的一部分,彼此相互组成一幅小品,追求某种意念,以示画者的情怀。对于后者,画者先要确定重点,画时又要顾及全局,使它们在一唱一和中展示美感。
      由于画的是建筑局部,画者的视线范围较窄,凡在视域以内的景物,往往一目了然, 这就需要作出妥善处理。一般说,画面四周比较虚,重点中仍然要有重点;虽然画的是局部, 但是,整体性依然是关键。
    2. 现代建筑
      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现代建筑,是现代工业文明与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所造就的一种理性主义的建筑。它的形象受物质生产所左右,也受理性精神所物化,简洁的墙面,重复的窗户,构成了它们的基本体形。它们如同修饰得整整齐齐的花木,总不免有些像画几何体之感。
      既然作为绘画性的艺术品,就得设法改变它们那种单调、呆板的格局,同时又要保持现代建筑那种独有的明净、划一、高高矗立的风采。
    诚然,画面的风采率先始于构图,而构图将决定全画的框架。画现代建筑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以便从纵向、横向、仰视、俯视去选择视角,使各座建筑互相错落,排除常见的构图模式,寻求新颖的表现形式,使各个建筑的体面,无论在色彩上、节奏上、虚实上都产生一些变化,而且要防止队列式的统一。
      其次,在着色之时,也要选择最佳的时刻,充分利用早晨或者傍晚的阳光,使一部分建筑异常明亮,而另一部分却处在阴影之中,并与地面形成一个整体,在相互对比中保持和谐的统一。
    其三, 凡是大面积的墙面,凡是重复的门窗,应根据客观情况和画面表现的需要, 尽量寻找细微的变化。凡是处在不同空间中的形体,理应各就其位,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通过色彩,通过虚实,展示它们的美感。
      此外,还要认真处理地面上的景物,使人流、车辆、花木、草坪……成为全画的有机整体,在不影响整体色调的前提下,让色彩鲜艳美丽,以利于增强画面的繁华气氛。

    3. 中国古建筑
      矗立于世界建筑之林的中国古建筑,以它独有的风采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可是,要想真正画好它,还需要深入理解它那潜在的内涵和独特的组织方式。即使从外表上去把握它们,也仍需要花不少精力。常见一些画面,总不免将透视搞错,把檐口误认为简单的弧线,而不去寻找弧线和直线的结合点;把瓦面画得过宽,疏忽了基本的透视变形;经常发现屋顶与墙面错位,它们各自的中心点不在同一轴线上;还有檐下的斗拱和彩画,不是过于突出就是凌乱;红门、红柱以至红墙与环境中的树木、草坪似乎相互间毫无联系,也无调子可言;墙面、瓦面到处画上深深的瓦陇和灰缝,如同稿纸一样,既没有虚实,也没有变化,甚至连光感都受到损害……这些均是我们过去教学中发现的一些作业中的缺点和错误,有待初学者引以为戒。
    (2)画面上红、绿两色,或是其它补色出现,所以成为对立的两极,最根本的原因:没有将一切色彩归结到光、形体、材料、环境和空间诸方面去理解。如果物体的受光部处于光的调子之中,不论是红色、绿色,其个性相应减弱了,这就保证了明部色彩的统一。而暗部,必定受到天光和环境色的反射,这样各个色彩的个性自然也减弱了。由此并构成了最基本的受光与背光的对比,而这种对比又处在光的环境之中,处在空间的变化之中, 为此,自然便有了统一的色调。
      那种脱离一切外界条件,抽象理解“固有色”的概念,实际上对组织色调是一种妨碍。
    4. 城镇街道
      城镇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街道两旁商店林立,人流来来去去,车辆东奔西走,一派热闹的景象。以城镇街道为题材的风景画,显而易见,比单座建筑物写生丰富多彩,而且难度也特别大。
      画这类题材需要选一处适合工作的地点,要求遮阳、安静, 尽量不受外界干扰;同时又要方便取景、构图、观察和制作。最理想的地方是室内,通过门窗远眺室外,可以不受任何影响。
      由于城镇街道题材纷繁,景色多变,画时需要有所侧重,比如选取一幢或几幢建筑为主,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构图。目的是小中见大,以一当十,显示繁华的景观。
    画者确定构图以后,在着色以前应当考虑五个问题:
      其一,画面形象的效果首先在于形象的整体性。建筑物上的门窗、招牌、广告、装潢以至一切,都应从属于基本的形体,归结到各个大面,使它们在自身的位置中崭露头角。正如一个立方体,即使画上一百种颜色,仍然是立方体。如果在一张白纸上任意涂上一百种颜色,而不去考虑它们所属的面,将会怎样?足见画面上所需要的是经过组织的形体——以此构成形象,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斑点。
      其二,橱窗、倒影、玻璃幕墙中的景色,跟直接见到的景物不同,作画时前者应虚,后者宜实。前者重在表现玻璃之类的质感,而后者却是描写实物自身的形象。商店以内的商品陈设,即使历历在目,也要画成虚虚的。为什么?与环境比较的结果。
    其三,街道两旁的一切形体和色彩,都应置于空间和光感中去思考。远处建筑重在外形,这跟画远山一样,注意上下、左右的变化,其中门窗宜于概括。画中景酌情处理,主要重在大体、大面、大空间、大色调,切忌过于繁琐。
      其四,街道中的行人、车辆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活动的方式。而画中的人物、车马必须根据构思合理布置,既要考虑神韵,又要考虑形式效果,切勿随便安插,或者仅仅看做一种装饰、一种点缀来对待。通常画街道中的人物,近处一两组要认真画出他们的比例、结构、色调和动势,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中景和远景中的人物主要重在神似,不必过于追求细部,其色彩也应随着空间的延伸步步趋向减弱,最终以丧失一切个性而统一于环境之中。
     其五,城镇街道的色彩异常丰富,尤其节日灯火下的景色, 或许它们不亚于微风中盛开的花丛。画者每走一步都要严格构思,每画一处都要精心组织,从最初到最终都应围绕一个“总” 字。所谓总构思、总色调、总气氛和总效果,如果画者没有将这个一切之“总”置于思维的首位,那么画面势必败于凌乱。
    5. 鸟瞰
      鸟瞰是个大题目,在一切风景画中没有比它更大的了。
      倘若我们从绘画的角度去理解李白的名篇《将进酒》,其中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便是一幅气势磅礴、俯瞰神州、浓缩着时间和空间的鸟瞰图。
      传统中国山水画,绝大多数是鸟瞰图。在当今世界画坛上, 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民族能有如此众多的鸟瞰图了。那是高远、深邃的艺术见解孕育画面的结果。
    若就鸟瞰的基本特点而言,画者身居高处,目光穷及远方, 眼下那条无垠的地平线,隐现在茫茫的天际。数不清的树木、农田、山脉,或是码头、工矿、城镇,终于被浓缩在尺幅之中。若论内容的丰富性,再也不可能有一种题材能与鸟瞰相比拟的了; 所谓博大,自然便成了它的必然。
      为了便于掌握,一般画鸟瞰宜分远、中、近三段去画。
      自然界的远、中、近是个连绵的整体,但在作画过程中,根据对象实情,允许有意识的分段。这跟写文章的分段意义相通, 总是带有人为色彩的。
      虽然鸟瞰所涉及的范围辽阔而又深远,但从实际情况出发, 初次接触画鸟瞰,远景的范围不宜过大,仍需要一处视为重点, 其余各部分互相配合,并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倘若近景是清一色的建筑,或是清一色的树,此刻, 画者面临的或许全是平淡的屋顶和毫无画意的树冠,这就需要改变角度重新选景,或是移动景物,利用光影,使前景的形体、色调、节奏、空间丰富起来、变化起来,总之,要避免那种乏味的单调。
      画近景的具体方法与普通树木、建筑的写生方法并无两样,只是更多考虑跟中景和远景的关系就是了。
    鸟瞰中的中景, 实际上比城镇街道的中景要远,它与室内景、静物相比,那是截然不同的天地。不过,无论是什么景,画中景的原则却是一致的,它既没有近景那样丰富, 也不可能像远景那样概括,它始终处于承前启后的中间状态。画的乃是基本的形体和基本的色调,寻求的也是上下、左右、前后的基本变化。很显然,一些多余的细节全然省去了。比如:画建筑或许用“点”代替门窗;画树木仅画树冠和主干,有时连主干也概括了,总之一切酌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