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装配与调整》课程授课教案
课 题 | 单元1.1 发动机总体构造 | 课 次 | 1 | |||
上课地点 | 一体化教室 | 学时 | 2 | 专业班级 | 17装配1.2班 | |
教学目标 | 能力目标 | 知识目标 | 素质目标 | |||
1、 汽车发动机的一般构造、常用术语,工作原理; 2、 以及汽车发动机常用维修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发动机工作原理、参数; 4、 部件拆装维修、生产过程。 | 1.岗位的素质要求; 2.岗位职责业务流程。 |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1、 汽车发动机的一般构造、常用术语,工作原理; 2、 以及汽车发动机常用维修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发动机工作原理、参数; 4、 部件拆装维修、生产过程。 5、 辅助案例教学; 6、 头脑风暴,启发引导。 | |||||
教学准备 | 教材、教案、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 |||||
教学组织模式 | 采用任务教学法、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引导文教学法、团队合作、演讲等教学方法,全程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有效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果 。 | |||||
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
导 入 15 min | 1、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介绍当今汽车上的发动机的基本结构 | 列举实例 | ||||
讲 授 60min | 一、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1、汽车发动机概述及常用术语 (1)作用
(2)常用术语(借助教学挂图进行讲解)(重点) 1)上止点:活塞上行到达最高点处的位置。 2)下止点:活塞下行到达最低点处的位置。 3)活塞行程:活塞在上、下两个止点之间的运动距离,用S(单位:mm)表示。 4)活塞冲程:活塞运动时由上(下)止点到下(上)止点的运动过程。 5)曲柄半径:曲轴上的主轴颈中心线到连杆轴颈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用R(单位:mm)表示。 6)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一个冲程内所扫过的容积,用Vh(单位:L)表示。 7)发动机工作容积: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也称发动机排量,用VL(单位:L)表示。 8)燃烧室容积: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面、气缸盖、气缸壁所封闭的气缸容积,用Vc(单位:L)表示。 9)气缸总容积:活塞在下止点时,活塞顶面、气缸盖、气缸壁所封闭的气缸容积,用Va(单位:L)表示。 Va = Vh + Vc 10)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用ε表示。 ε=Va / Vc 11)工作循环:在发动机内进行的每次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系列连续过程。 2、汽车发动机分类及国产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1)汽车发动机分类,见书第2页表1—1—1 (2)国产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内燃机型号的排列顺序及符号见书第2页表1—1—2。 (3)举例说明 (1)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播放课件,演示汽油机工作过程)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见书第3页图l—1—2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循环示意图。
1)进气冲程 2)压缩冲程 3)做功冲程 4)排气冲程 (2)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播放课件,演示柴油机工作过程) 四冲程柴油机和四冲程汽油机一样,每个工作循环也要经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见书第4页图1—1—3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示意图。
(3)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汽油机与柴油机工作循环不完全相同,见书第5页表1—1—3。 表1—1—3 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不同机器燃料混合气形成方式压缩比着火方式应用场合汽油机汽油 汽油和空气在气缸外混合,进入气缸的是可燃混合气6~10电火花点火 轿车和中、小型货车以及军用越野车柴油机柴油 进入气缸的是纯空气,燃油是在做功冲程开始阶段喷入气缸,在气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16~22 高压将柴油喷入气缸内,靠高温空气加热自行着火燃烧重型货车、矿山专用车注:汽油机在结构上需有一个专门的点火系,而柴油机则不需要 |
看图讲解
案例教学 讲
列举实例,观看视频
案例教学 讲解
| ||||
互动答疑 10 min | 让学生列举一些汽车电控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并且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学生分组先讨论再回答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提问,并且给做出相关的评价 | ||||
检查评价 5 min | 对学生列举的实例进行相互评价 |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 ||||
作业 | 整理汽车发动机常用术语 | 下次上课 时检查 | ||||
课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