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 30046 | 课程性质 | 必修 |
适用专业 | 食品加工技术、 食品营养与检测 | 开设学期 | 3 |
课程类别 | 专业技术课 | 课程类型 | 专业平台课程 |
学 分 | 3 | 总 学 时 | 54 |
学时分配 | 理论学时:27 ;实践学时: 27 | ||
实施场所 | 多媒体教室、食品微生物实训室 | 授课方式 | 多媒体讲授、技能训练 |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培养学生食品检验检测技能的重要课程,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主要培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微生物检验检测技能,针对质检员、化验员、品控员等职业岗位要求而开设。经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代表性样品采取、微生物检验操作与分析和质量控制的能力;为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储备知识和技能;对实习或毕业后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了充分的熟练,可胜任乳品、肉品、粮油、水产品或酿造食品等多种食品原料至成品的微生物检测工作。
(二)先修后续课程
本课程前导课程《食品生物化学》、《基础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后续课程《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乳制品加工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等等,衔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主要培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微生物检验检测技能,针对质检员、化验员、品控员等职业岗位要求而开设。经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代表性样品采取、微生物检验操作与分析和质量控制的能力;为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储备知识和技能;对实习或毕业后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了充分的熟练,可胜任乳品、肉品、粮油、水产品或酿造食品等多种食品原料至成品的微生物检测工作。
(二)素质目标:
1、具备食品微生物检验岗位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
2、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气质、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熟知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常用器具设备;
3.掌握消毒灭菌技术、显微技术、分离纯培养技术、常规鉴别技术以及菌种保藏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认识并能说出培养基的一些基本专业术语;
5.知道培养基的基本质量、贮存和制备要求;
6.认识一些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质控菌株;
7.掌握国标中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程序;
8.掌握检验样品采集遵循的基本原则;
9.掌握国标中菌落总数术语定义、测定目的和意义及测定方法原理;
10.掌握国标中大肠菌群术语定义、测定目的和意义及测定方法原理;
11.熟知国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四)能力目标:
1.能进行食品微生物取样操作;
2.能进行样品的保存与制备操作;
3能进行微生物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4.能进行原始记录与实验报告;
5.能进行菌落总数检验与分析;
6.能进行大肠菌群的检验与分析;
7.能够独立根据给定的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工作.
四、课程内容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针对食品工业领域的食品安全员、品控员、质检员、化验员等职业岗位要求,以培养学生食品微生物安全检验技术以及食品微生物综合实验技能等基础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全面解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由易至难,逐渐递进的原则,形成了工学结合教学课程内容体系。具体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模块 | 理论教学单元 | 实训教学单元 | 课时 |
模块一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与基本技术 | 1.1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基础 | 实训1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准备1 | 6 |
1.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 实训2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准备2 | 6 | |
模块二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要求与检验程序 | 2.1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要求 | 实训3 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1 | 6 |
2.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检验程序 | 实训4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2 | 6 | |
模块三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常规检验项目 | 3.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检验 | 实训5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3 | 6 |
3.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检验 | 实训6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1 | 6 | |
模块四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病微生物检验项目 | 4.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 实训7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2 | 6 |
4.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 实训8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3 | 6 | |
随堂考试 | 理论考试 | 技能考核 | 6 |
五、实训项目设计
编号 |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 | 能力目标 | 知识目标 |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 可展示的结果和验收的标准 |
1 |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 1.能正确进行食品中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2.能运用倾注法进行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 熟练掌握微生物生态及食品环境微生物生态特点的基础理论,掌握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 现场讲解、示范操作、提问、学生为主、组长负责、过程性考核 | 食品微生物检验记录单 |
2 |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 1.能正确进行食品中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2.能熟练运两步法进行食品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 熟悉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及食品卫生安全相关基础理论,掌握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目的及意义 | 现场讲解、示范操作、提问、学生为主、组长负责、过程性考核 | 食品微生物检验记录单 |
六、课程实施计划
周次 | 模块 | 理论教学单元 | 实训教学单元 | 课时 |
1 | 模块一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与基本技术 | 1.1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基础 | 实训1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准备1 | 6 |
2 | 1.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 实训2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准备2 | 6 | |
3 | 模块二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要求与检验程序 | 2.1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要求 | 实训3 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1 | 6 |
4 | 2.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检验程序 | 实训4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2 | 6 | |
5 | 模块三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常规检验项目 | 3.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检验 | 实训5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3 | 6 |
6 | 3.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检验 | 实训6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1 | 6 | |
7 | 模块四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病微生物检验项目 | 4.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 实训7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2 | 6 |
8 | 4.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 实训8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3 | 6 | |
9 | 随堂考试 | 理论考试 | 技能考核 | 6 |
七、课程考核
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将社会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和创新意识纳入考核,更具有评价的系统性、动态性、连续性和多样性,也能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总评成绩=理论考核(40%) 实训考核(60%)
1.理论考核(40%)
出勤率(20%) 课堂表现(20%) 期末理论考试(60%)
2.实训考核(60%)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权重 |
职业素质 | 按时到岗,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能与组员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热爱学习。 | 20% |
实训过程 | 实训前认真自学指导书,能熟悉整个检验过程、检测方法、设备及基本操作,初步解决一定的检验问题。 | 50% |
实训报告 | 报告完整规范、层次清晰、检验过程描述准确、问题阐述清楚。 | 30% |
九、课程资源
本课程要求实训教学条件应完善,投影片、挂图及多媒体是展示微生物检验情境的有效手段,目前本课程已有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检验记录单、教案、讲义、国标,习题,并已实现云课堂共享。
参考教材: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实验技术,第二版,万萍, 2012,科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 2002年,高教出版社
食品微生物学,何国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食品微生物学,江汉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网络资源:
食品伙伴网https://www.foodmate.net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ttps://micronet.im.ac.cn/chinese/chinese.html
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专题网站https://202.114.65.51/fzjx/wsw/
微生物世界https://kepu.im.ac.cn/jiaomu1.htm
十、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课程教学的课时分配是一个指导性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