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项目1 微教材

发布时间:2017-08-12 11:46   发布人:李媛   浏览次数:908

模块1  岗位认知与课程设计

本模块包括岗位认知和教学设计两个项目。其中,岗位认知项目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态势,并以组培苗生产操作流程为切入点,分析了组培岗位的工作任务、目标、职责和任职要求,安排学生进行岗位调查,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概况与产业发展前景,培养岗位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项目中介绍了本课程的性质、地位、目标和结构设计,以及理实融合式教学模式及其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角色定位,使学生了解课程与教材设计,转变学习的观念与方式,正确定位角色,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学结合、理实融合式化教学。
项目1  岗位认知

[学习目标]

一、终极目标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熟悉组培工作岗位。

二、促成目标

1、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类型与技术特点;
2、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3、掌握组培苗生产操作流程;
4、了解组培产业发展态势;
5、清楚组培工作岗位的任务、目标、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
6、初步形成岗位意识。

[工作任务]

任务1-1  岗位认知

[资讯平台]

一、植物组织培养简介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又称为离体培养、植物克隆),简称组培,是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增殖,再生出完整植株或生产次生代谢物质的技术。凡是用于离体培养的原生质体、细胞、组织或器官等统称为外植体。由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不经过性细胞融合,所以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技术。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根据培养材料(即外植体)的不同,可将植物组织培养划分为植株、胚胎、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五个水平上的培养类型。这是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
1.植株培养  是指对完整植株材料的无菌培养。一般多以种子为外植体(如春兰诱导种子萌发成苗)进行培养。
2.胚胎培养  是以胚珠中分离出来的未成熟或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的离体培养。
3.器官培养  是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的离体培养,如根尖、根段、茎尖、茎段、叶片、叶柄、子叶、花器、果实、种子等都可作为器官培养的离体材料。
4.组织培养  是指以分离出植物各部位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薄壁组织等)或愈伤组织为外植体进行的离体培养。它是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
5.细胞培养  是指对单个细胞或较小细胞团的离体培养,获得单细胞无性繁殖系。花粉培养属于细胞培养。
6.原生质体培养  是指以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为外植体进行的离体培养。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即体细胞杂交,获得种间杂种或新品种。

(三)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现代生物技术,之所以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单倍体育种和快速繁殖种苗,主要是由于其具备以下技术特点:
1、培养材料经济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手段能使植物体的单个细胞、小块组织、茎段等离体材料经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这不但在生物学研究上保证了材料来源单一和遗传背景一致,有利于试验成功,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以茎尖、根、茎、叶、子叶、下胚轴、花芽、花瓣等材料进行培养时,只需要几毫米甚至不到1mm大小的材料,做到了材料经济使用。单靠常规的无性繁殖方法需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繁殖一定数量的苗木,通过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在1~2年内生产数万株。由于取材少,培养效果好,对于新品种的推广和良种复壮更新,尤其是名、优、特、新的品种保存、利用与开发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2、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含量高,所采用的植物离体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分化,摆脱了大自然四季、昼夜的变化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并且培养条件均一,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便于常年稳定生产组培苗。
3、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植物组织培养根据离体材料的不同培养要求,人为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因而离体材料生长、分化快,一般1个月左右的培养时间就完成1个培养周期,这样植物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虽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条件,能耗较大,但由于植物的离体材料能够按几何级数增殖,故繁殖率高,且能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和无病毒种苗,这是其他繁殖方法无法比拟的。
4、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进行,能够实现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培养条件的人为调控,并且培养空间可以集中立体使用,这为高度集约化的工厂化生产和生产与管理的自动化控制创造了条件,具有现代农业的典型特点。它与盆栽、田间栽培等相比,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等一系列繁杂劳动,客观上省地、省力、省工,便于管理。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概况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其发展情况,大体分为探索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奠基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至50年代末)和迅速发展与应用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在探索阶段,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在胚培养和根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奠基阶段通过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的广泛研究,特别是对B族维生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组织培养中作用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对离体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控制,从而初步确立了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并首次用实验证明了细胞全能性的设想,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迅速发展与应用阶段,人们以烟草为主要材料获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使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范围扩展到花药培养、花粉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等方面,并把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果树、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快速繁殖和脱病毒,同时也开始了产业化生产(如兰花工业生产)。
细胞培养技术由于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利用体细胞无性系产生的大量变异,再结合人工诱变方法对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进行突变体筛选,已在多种作物中选育出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矮秆、高蛋白等新品种。由于从细胞悬浮培养和单细胞培养中筛选突变体较之组织培养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在进行突变体筛选时通常采用的是细胞培养技术,这使得细胞培养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此外,利用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进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获得成功,进一步拓宽了细胞培养的研究领域,并使得工厂化生产植物产品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与重组DNA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植物遗传转化研究也成为植物生物工程的重要内容。利用植物的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进行的植物遗传转化,已经在众多植物中获得成功,因而为植物的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和广阔前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组织培养的研究与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在烟草、水稻和小麦等的花药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世界有2个对应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分别是国际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协会(IAPTCB)和国际离体生物学会(SIVB)。还有两种专门发表植物组织培养的国际刊物,分别是《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和《In Vitro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Plant》。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1.种苗快速繁殖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育种苗,具有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高、繁殖周期短、能周年生产等特点,并且培养材料和所培养出的组培苗小型化,这就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期培养出大量的种苗,远比常规嫁接、扦插、压条、分株等无性繁殖方法快得多。如在1年的时间内,1个兰花梗腋芽能够繁殖400万个原球茎,1个草莓芽能够繁殖108个新生芽。我们把这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种苗的技术(方法)称为组培快繁技术(方法)。这种快繁技术已在果树、花卉、蔬菜、林木、珍稀植物等几千种植物上得到成功的应用,而且这种应用越来越广泛;可选用的外植体已不仅限于茎尖,其他如侧芽、鳞片、花药、球茎等都可应用。在此技术支撑下,工厂化育苗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种苗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方式(如兰花工业化生产等)。由于组织培养繁殖种苗的明显特点是“快速”,每年以数百万倍的速度繁殖,这对于一些繁殖系数低而不能用种子繁殖的“名、优、特、新、奇”的植物种类及品种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繁殖的意义更大。
2.苗木脱毒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几乎都可能遭受到病毒病不同程度的危害,许多原本优良的农作物,特别是无性繁殖的作物如马铃薯、甘薯、草莓、大蒜等,因生产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感染某些病毒,会导致大面积的减产和品质下降,给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有效去除植物体内的病毒。目前,茎尖脱毒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的脱毒苗培育;获得无病毒种苗的植物已超过100多种,越来越多的病毒被成功脱除;脱毒组培苗在国际市场上已形成产业化,茎尖培养脱毒与快速繁殖相结合,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如欧美国家无病毒种苗的年产值已达千万元以上。今后农业、林业生产对无病毒种苗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3.培育新品种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在国内外的作物育种上得到了普遍应用。其具体应用方法是:一是通过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二是通过胚胎培养,使杂种胚发育成熟,实现远缘杂交,并且缩短育种年限;三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和体细胞杂交技术可部分克服有性杂交的不亲和性,获得体细胞杂种,从而创造新种或育成优良品种;四是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开展基因工程育种;五是通过有用的细胞突变体的筛选和培养培育新品种。目前,采用这种方法已筛选到抗病、抗盐、高赖氨酸、高蛋白、矮秆高产的突变体,有些已用于生产。
4.保存和交换植物种质资源
农业生产是在现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自然灾害和生物之间的竞争以及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已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物种在地球上消失或正在消失。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低温条件保存种质,可大大节约人力和土地,同时也便于种质资源的交换和转移,防止病虫害的人为传播,给保存和抢救有用的物种基因带来了希望。例如胡萝卜和烟草等植物的细胞悬浮物,在-20℃至-196℃的低温下贮藏数月,尚能恢复生长,再生成植株。
5.生产植物性药物和生物制品
结合发酵技术,利用组织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可提取出人类所需要的多种天然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药物、香料、生物碱及其他活性化合物。目前,大约已有20多种植物的培养组织中的有效物质高于原植物,国际上已获得这方面专利100多项。近年来,用单细胞培养生产蛋白质,将给饲料和食品工业提供广阔的原料生产前途;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微生物以及人工不能合成的药物或有效成分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有些已投入工业化生产(如抗生素发酵生产),预计今后将有更大发展。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它给遗传学、细胞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和方法,对农业、工业、医药、环境卫生等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日趋广泛。

二、组培产业发展态势

(一) 组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1、技术条件的研究进展
许多学者为使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更利于苗木快繁和规模化生产,除考虑激素的影响之外,在培养条件的研究上获得了一定进展。
(1)培养基的改善  利用陶瓷、蛭石、脱脂棉纤维、成型岩棉、聚乙烯发泡材料等作为培养基支撑材料,增加培养基的高孔隙度、高气体扩散和高含氧量,以此促进组培苗的生长,获得明显的效果。另外,在培养基成分的改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培养基中不添加糖类化合物,而变为无糖、光独立的培养基,并增加光照和二氧化碳,促进植物的自养作用;添加谷氨酸,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自养生长;添加碳素墨水,提高生根率;添加青霉素克服玻璃化苗现象;用雨水配制培养基,有利于发根,促进苗的生长和移栽等。
(2)培养容器的改善  在培养容器中采用透光封盖和透气封盖和改善培养箱等对苗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效果。采用大型的容器后可以较容易地调节环境因子,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
(3)光照条件的改善  改善光源、光质和光强度,发现蓝光和红光有利于某些植物侧芽的产生,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含量增加,红光有利于提高糖含量和促进叶绿素合成等。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应分别加以研究,区别对待。
(4)气体条件的改善  新芽的生长可在无糖培养基中补充CO2来完成。通过增施CO2,使组培苗具更优良的生物学性状,生长健壮,积累多,加速植株发育进程。此外,可促进乙烯的产生,调节生长,克服玻璃化苗。对于综合效应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它们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调控这两种因素的水平,可以促进小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良好的生长发育。
2、组培技术的发展前景
(1)培养容器大型化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玻璃或耐高温塑料制成的三角瓶、罐头瓶,最大体积不超过500 ml。通过模拟植物在微生态条件下的气体交换、营养吸收、形态建成,计算植物微群落生长的最佳空间形状与大小,依此改进容器形态,扩大体积,增加单位培养面积中组培苗的数量。同时改良封口材料,以达到优质(通气隔菌)、方便、耐久的目的。
(2)技术简单化  这里主要是指免转接一步成苗。培养基的配制与组培材料的转接是植物组培快繁的两大主要日常工作,而实际上植物的正常生长只需水分、矿质营养、空气等,并不需要经常移植。经常移植还会对植物的生活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培养基成分分析与植物营养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培养容器中水分、矿质、激素和气体的交换与调整,实现免转接一步成苗。这其中包括组培苗根原基的诱导与瓶外生根。
(3)培养环境自然化  除培养基原料和人工费之外,目前组织培养企业的最大支出是能源费用。某些地方实行的自然光照培养,虽然减少了照明用电,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夏季降温和冬季加温的能源费。实践中可通过对光、温、气(含真菌、水汽)的综合调控,可达到恒温、恒光、恒湿、无菌的低成本运行。

(二)组培产业化发展态势

植物组织培养产业化,是指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某种或多种植物的离体繁殖实践之中,使这一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人、机、料、法、环等)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形成一系列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并取得良好效益的生产活动。要求生产技术相对成熟;生产过程应该标准化;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有别于实验室研究);产品质量标准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植物组织培养的商业性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兰花工业,80年代植物组培快繁工业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全球利益的产业。据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1991年公报,西欧国家共有248个植物微繁公司,重点繁殖那些经济价值较高的观赏植物,这些公司年产组培苗在10万株以上的约占50%,大于50万株的约占25%,整个西欧年产试管苗达20多亿株;北美洲有100多个微繁实验室,1年生产1.57亿株;南美洲有94个商业性实验室(1991年统计),1年生产的试管苗创产值8100万美元。全球年产量从1985年的1.3亿株猛增到1991年的5.13亿株,到2002年已超过20万亿株。据估计,目前植物组培苗的贸易额约占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年交易总额的10%,约150亿美元,并以每年10~15%的速率递增。即便组培产业发展如此迅速,需求仍超过生产,这为该产业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目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植物组织培养产业化方面发展很快,除了在工厂化人工种子和苗木生产之外,在工厂化保健品和药物原料生产方面也形成了产业化。由于组培产业化生产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力,所以在发达国家,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已成为组培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而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工资能生产出低成本的试管植物。如印度的微繁工业,起步虽比西方晚了近10年,而产量却从1988年的500万株跃升到1996年1.9亿株,企业数量相应地从4家发展到75家。因此,业内人士认为,组培产业今后发展的趋势是东移(主要是东南亚)和南移(拉美)。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虽然我国植物快速繁殖和无病毒种苗生产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较晚,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组培苗生产在技术水平上与国际接近,其中推动我国组培苗商品化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为外方提供“组培苗代加工”业务。目前,我国为国外代加工生产的组培苗品种有百合等20余种,而且全国已建成葡萄、苹果、香蕉、马铃薯、甘蔗等快繁生产线11条,建立了几十个中等以上规模的组培苗商品化生产基地;有100多种植物达到大批量生产水平,如华南的脱毒香蕉苗以及一些花卉组培苗、北方的脱毒草莓和脱毒马铃薯、中原地区的脱毒大蒜等,在药物原料生产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抗癌药物紫杉醇——红豆杉细胞培养物75 t发酵罐的商业化生产。目前,正在进行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胚胎培养、细胞突变体筛选、组织细胞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体细胞胚胎及人工种子等高新的组织培养技术的成果转化与规模化生产方面的研究与试验。据农业部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国有300多家组培企业年产量大于1000万株,植物组培的总面积在2000万平方米以上,总产量大于30亿株,产值200亿元左右,而且每年正以7%~8%的速度递增。
我国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比较低廉;我国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完全有可能成为今后世界上组培苗的主要生产国和外资在这方面投入的一个主要国家。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提出发展高效农业,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全国建立了不少农业现代化园区,与此同时不少具有实力的企业也投资高效农业,故近几年组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估计我国的组培苗生产企业负荷运转的话,生产量可超过3亿株。今后,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植物组培技术特别是在果树、花卉组培技术发展与应用方面将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和优势。

三、组培企业的工作岗位

通过企业调研,不管组织培养企业的规模实力与技术水平如何,其工作岗位大体按照组培苗生产操作流程(图1-1) 设置,主要包括生产岗、研发岗、营销岗和管理岗。

 1.jpg 

 其中,生产岗的技术工种包括培养基制备工、接种工、培养工、驯化移栽养护工。高职院校毕业生最初主要从事组培苗的生产。表1-1列出各生产岗位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

 

 2.jpg

 

 

[问题探究]
1、如何认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2、植物组织培养与常规繁殖技术有何异同?
3、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类型有何异同?
[项目实施]
任务1-1 岗位认知
一、参观
1、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到就近的组培企业参观,学生分组调查组培岗位。
2、学生撰写心得体会。
二、讨论
1、师生分析讨论不同组培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措施。
2、小组间交流,分享参观后的心得体会。
3、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修定调查报告。
 

项目2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终极目标

熟悉课程整体设计,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促成目标

1、清楚课程的性质、地位、目标;
2、熟悉课程与教材的特点、结构设计;
3、熟悉理实融合式教学模式;
4、角色定位准确,转变学习观念,增强学习主体意识;
5、会制定学习策略。
[工作任务]
任务2-1  课程认知

[资讯平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目标

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研究手段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了种苗生产工厂化,开辟了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等作物育种新途径,对改变农业和林业育苗方式、提高植物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效益,以及推进现代农业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高职院校园艺、园林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能够组建组培室(车间)、科学设计培养方案、熟练操作、正确分析解决组培繁苗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控制组培苗质量,从而高效培育出花、果、蔬、林木优质种苗,最终使学生具备国家植物组织培养工种的理论水平、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教材结构的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是基于组培工作过程开发的项目课程。该项目课程与教材结构是基于组培岗位与工作过程分析,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序化成21个组培项目,再由组培项目组建6个教学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针对组织培养在农业、林业种苗繁育中的应用,选择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作为课程内容;在项目的设计上,主要侧重选择实用、成熟、新型的产业化项目,既涵盖组培基本技术,又以适应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导向,突出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了便于组织实施,在项目下设计工作任务,围绕工作任务和实际项目的完成,学习理论知识,熟练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多数项目中增加拓展知识,横向拓展到同类植物的组培技术或组培技术在其它植物的应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纵向拓展先进、经济实用的组培技术,如无糖培养、简化组培等。此外,设置3个组培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发展近况与态势,为学生更好理解组培技术的应用优势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组培及其相关技术领域奠定良好基础。教材结构的具体设计与理论实践知识分布见表2-1。


三、课程教学的实施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基于行动导向理论,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生产合格的组培产品为主线,以项目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理实融合式教学(见图2-1),工学结合,从而实现技能与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同步培养。
在成绩评定上,建立多元整体评价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诊断性和形成性考核。课程考试方案见表2-2。


四、师生角色定位
课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实施理实融合式教学,改变先理论后实践的授课方式和以教师为主体的被动学习方式,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场景真实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员工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同步化。师生只有在观念和角色上实现真正的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才能构建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和职业化的课堂,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高效,学生身份顺利向职业人的过渡。理实融合式教学模式下师生角色定位见表2-3。

[项目实施]
任务2-1  课程认知
一、分组讨论
1、教师安排学习任务,指定教学参考资料;
2、学生自学,完成自学笔记;
3、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交流心得体会;
4、教师答疑,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二、理实融合式教学模式培训
1、教师介绍理实融合式教学模式;
2、师生讨论组培实训条件要求,明确师生各自的角色定位与职责;
3、教师介绍学习方法,学生课后制定学习策略。
[问题探究]
1、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结构与学习情境课程结构、学科课程结构有何不同?
2、师生如何适应项目课程教学?
[拓展学习]
一、项目课程的内涵
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是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观。这种职业教育课程结构观不仅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能力,还要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职业能力。从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考虑,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是对应的,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旨在把学生个体导向工作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工作体系是一个实践体系。这一体系不是按照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而是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组织的。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某种组合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把目标指向工作目标的达成,这就是工作结构。
项目课程由若干项目组成,分为递进式、网络式、套筒式、分解式或并列式等多种课程结构模式。实践中可以结合课程性质,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和设计。无论哪种结构模式,都应将相关理论知识根据关联度大小融入到不同的项目中,并且做到相关理论知识的合理分布。通过一个个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实现课程目标。

 



  • 林盼姣 2017-12-26 14:30:39
    很详细
  • 孟祥凤 2017-12-27 08:33:49
    很完美
  • 朱丽婧 2017-12-29 11:54:43
    培养应用型人才
  • 李晨晓 2018-01-03 08:36:32
    掌握至于培养的基本知识,熟悉组培工作岗位
  • 闫宇 2018-01-03 09:06:4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熟悉组培工作岗位。
  • 王桂芳 2018-01-03 09:09:21
    详细 学到了很多知识
  • 李芳 2018-01-03 09:15:26
    进一步了解组培
  • 马文文 2018-01-03 09:21:17
    掌握组培相关知识
  • 李秀鹏 2018-01-03 09:37:10
    非常详细,很深刻
  • 冯涛 2018-01-03 10:42:40
    很详细
  • 冯涛 2018-01-03 10:43:48
    进一步掌握了组培知识
  • 管玉秀 2018-01-03 15:29:34
    很全面,很详细
  • 张迎新 2018-01-05 09:36:16
    内容详细
  • 韩慧慧 2018-01-10 09:15:45
    分组讨论,探究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