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第二节 早期训练与指导的一般方法 | 课 次 | 14 | ||
上课地点 | 和润楼 | 学 时 | 2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 素质目标 | ||
了解结构化教学法,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任务分析法,应用行为分析和人际关系干预 | 了解结构化教学法,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任务分析法,应用行为分析和人际关系干预 | 了解结构化教学法,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任务分析法,应用行为分析和人际关系干预 | |||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 教学重点:任务分析法,应用行为分析和人际关系干预 教学难点:任务分析法,应用行为分析和人际关系干预
| ||||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 主要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与手段 | |||
课前学习 | 预习本节课内容 | 提问法 | |||
情境导入 min | 案例导入本节内容。
| 讨论法
| |||
任务实施 min | 一、结构化教学法 定义:又称系统教学法,就是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让自闭症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本思想:把教学空间、教学设备、时间安排、交往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作系统安排,形成一种模式,使教学的各种因素有机地形成一体,全方位地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学习。 (一) 执行方法 视觉结构 把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工作程序作适当的安排,使自闭症儿童无需用语言,只用视觉的辨别便能明白和理解学习要求。包括:视觉清晰显示、视觉组织、视觉指示。 环境结构 是指将环境的用途与功能做清楚的规划,并且利用颜色、家具、摆饰等让儿童能轻易地区分环境的不同用途, 帮助儿童借由环境视觉的提示表现出适合情境、适合社会期待的行为。 常规 自闭症儿童无法理解他人、情境,乃至社会的要求,常常表现出不适宜的行为,因此必须帮助他们建立常规以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常用的常规包括排队,依指示工作、完成工作,依时间转换活动等。 程序时间表 全日流程时间表:即每日每项活动的时间表; 个人工作程序表:针对特殊需要,按照个别教育计划制订的程序表。 个人工作系统 是综合运用前面所述各项结构化教学的方法,帮助自闭症儿童独立自主且有组织地完成工作。 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 最初对象为自闭症和那些不能以言语进行社交沟通的学龄前儿童,以后经过修改进一步用于不同年龄有言语沟通障碍人士。 训练者 可视性媒介(图卡、文字、沟通板) 设置的情境 被训练者 (一) 准备阶段 在训练前,应使儿童具有将图卡与实物配对的能力,及一定的辨别图卡的能力。 基本的学习技能是保证训练顺利进行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交换物品。选择儿童最喜欢的食品、玩具和其他物品若干。 设计好图卡设置的系统,包括放图卡的活页夹、沟通板;图卡类别及顺序编排;设计放置图卡的开工及位置。 (二) 主要实施阶段 第1阶段:实物交换。①协助儿童与老师沟通。②逐渐减少协助。 第2阶段:扩大主动性。 第3阶段:图卡辨别。 第4阶段:句子结构训练。 第5阶段:对“你要什么?”作出回应。 第6阶段:回答性及主动性表达意见。 PECS优点: 用图片和实物来教导儿童学习句子,导入比较容易; 其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教具和高难的技巧训练; 在老师专门设置的社会情境中,儿童能学到有用的语文及正确的沟通方式。 PECS缺点: 在儿童用图卡和实物掌握了一些句子后,接下来就可以利用书本进一步练习。这时认字及写字就要及时跟上,以便最终教会儿童用文字的方式来沟通。 要慎重选择训练对象,避免儿童产生因使用视觉沟通方式而忽略语言表达的现象,因此它可能只是沟通辅助工具(方法)、中介工具、暂时工具,具体定位应根据训练对象的情况而定。 三、任务分析法 工作分析法(taskanalysis)就是将复杂的行为细分为数个简单的行为,然后再将简单行为依照逻辑顺序教给儿童。 一个行为该细分成多少个简单行为,则应视儿童的能力而定。 可以让儿童由第一个步骤开始往后学习,也可以由最后一个步骤逐一地往前学。 工作分析法可以让自闭症儿童按部就班地学会复杂的行为,并且在过程中得到适当的协助,减少失败的机会,同时也学会顺序和因果关系观念,并建立起自信心。 四、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ABA) 是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原则,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discretetrialsteaching,DTT,又称分解式操作法、离散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指令、个体反应、结果与停顿),采取由专家指导下的大学生、研究生或儿童的家长所组成的干预小组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作为干预的主要形式。 (一) 行为训练的重要前提 功能分析法的定义 功能分析法即通过对环境条件、个人历史及其自身状况等方面的考察,而达到对问题行为的原因和功能的理解,进而为解决或改善问题行为提供有效途径。 2. 具体操作方法 观察与分析:要求把一个特定的行为放到前因后果中做系统的观察,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行为发生的规律性和引发行为的变数,以及该行为对行为者的特定功能或行为发生的目的。 结论:功能分析的结果是要获得关于影响和控制儿童行为的有关条件的信息,包括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诱发行为的先行条件、维系行为的内外结果和行为发生的时间规律。 (二) ABA 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DTT) (1)指令 发指令时要注意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教者的声音大而自信。 指令要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从简单到复杂。 重复指令是一种指令无效性的表现, 发出指令后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 通过指令帮助孩子理解语言, 使孩子明白自己和别人是有关系的。 (2)结果 强化:当儿童对指令做出正确反应后,要及时给予强化。 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通过奖励性刺激促进正向行为的增加,以达到帮助自闭症儿童体验到与人交往的愉快,建立自信、体验成就感的目的。 负强化:通过移去儿童不喜欢的刺激物,促进正向行为的增加,以达到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是非感、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的目的。 运用强化时的手段称为强化物。 生理性强化物:包括食品、活动、儿童的依恋物,甚至可以是他们的自我刺激行为。 社会性强化物:包括夸奖、笑容、亲吻、拥抱等与人有关的行为。 2. 塑造法 自闭症儿童任何一个新行为的建立过程都是行为塑造过程。 它是将一个新的行为目标分解,通过强化近似成功的反应引导孩子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迈进,达到建立新行为的作用。 运用塑造法的前提是掌握好目标的分解和强化。 目标的分解:就是将一个大目标分解为数个小目标。 目标的强化:强化的重点是鼓励孩子接近要求的任何一次行为。 下面以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为例来说明塑造法的运用。 第一目标:要求模仿张嘴。如果做不出,我们可以用手辅助他张开嘴。逐渐地,他不用手的帮助就能张开嘴巴了。我们马上奖励他。当这种行为稳定后,我们开始进行下一步。 第二目标:要求张嘴发出声音。之前强化了孩子张嘴的行为,此时,他对模仿发音的理解就是张嘴,因此对只张嘴不发音的行为不再强化。而是对张嘴发音的行为进行强化,虽然不完全是“啊”,也要及时强化。所以,儿童不再只张嘴了,他也会发出声音。 第三目标:要求发出近似“啊”的声音。这一阶段,我们强化他发出“啊”的近似音。对于发出其他音的行为不再强化。 第四目标:要求发“啊”音。这一阶段,我们只强化发出“啊”的行为。对于发出近似“啊”的行为不再强化。 3. 连环法 就是将简单的行为组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系列更复杂的行为,这个序列就是链条。 连环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定义目标行为→将目标行为分解成小的回合→减少指令、辅助和强化,直到在开始或结束的链条中只有一个指令。 前进连环法:即从链条的第一步开始,以链条的最后一步结束。 后退连环法:从链条的最后一步开始,以链条的第一步结束。 例如:教孩子购物。确定目标行为是购物,然后将目标行为分解: 知道超市的位置。 能够走到超市,中途不跑开。 知道买东西要用钱。 知道拿购物筐去购物。 记住自己要买的东西。 挑选自己要买的东西放进购物筐里。 到收银台交钱,知道应找回多少钱。 提着购买的东西回家。 五、感觉统合训练 (一)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简·爱尔丝于1969年提出的。所谓感觉统合就是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率的组合,以使大脑协调身体对外界做出适当的反应。 (二) 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问题 奥尼兹教授首先发现自闭症儿童是脑生理学上的问题。 爱尔丝将自闭症儿童在感觉处理方面的不足归纳为: 感觉输入似乎无法印记在脑中,常对周围事情漠然视之,而有时候又反应过度。 前庭和触觉虽有作用,但调节尚不良,大多有坐立不安和触觉防御不当现象。 对新的或不同的事物,大脑的掌握特别困难,对有目的或积极处理的事情不感兴趣。 六、人际关系发展干预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RDI)是近年来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葛斯汀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缺陷提出的训练方法。 该方法着眼于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强调父母的“引导式参与”,在评估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触发自闭症儿童产生运用社会性技能的动机,进而使其习得的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最终让自闭症儿童发展出与他人分享经验、享受交往乐趣及建立长久友谊关系的能力。 (一) RDI课程的内容 RDI的目标:通过训练使患者在社交与非社交的问题解决领域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能与他人建立长久、真正的友谊,认识到独特的自我,从而为他们拥有自信而独立的人生奠定基础。 完整的RDI课程:分为相互衔接的6个级别,每一级包含层层递进的4个阶段,共24个阶段。第1级至第3级主要针对儿童。 (二) RDI的特点 重视儿童的需求,注重发掘内在动机 活动设计体系化 强调家长的“引导式参与”
| 提问法 讨论法 | |||
总结 min | 本节内容多,理论性性强,认真学习。 | ||||
课后作业 | 整理笔记,完成学校在线教学平台上的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