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第二节 早期训练与指导的内容和一般方法

发布时间:2020-02-13 22:15   发布人:张翠玲   浏览次数:775

单元二 第二节早期训练与指导的内容和一般方法.pptx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讲课视频

             

 第听觉训练与指导的内容和一般方法

  次

4

地点

和润楼

  

2

教学

能力目

了解听觉训练概念、遵循的原则和目的和意义

掌握发音训练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掌握语言训练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了解听觉训练概念、遵循的原则和目的和意义

掌握发音训练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掌握语言训练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了解听觉训练概念、遵循的原则和目的和意义

掌握发音训练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掌握语言训练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重点

及解决办

教学重点:掌握听觉训练遵循的原则

教学难点:掌握听觉训练遵循的原则

 

 

教学过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

教学方法

手段

学习

查找听觉障碍儿童的主要特征

提问法

情境

min

案例本节内容。

 

讨论法

 

务实

min

一、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就是帮助聋儿充分利用残余听力,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重建的手段,使其对各种声音,尤其是对语音进行反复的认识、辨别、记忆、理解,建立正确的听觉概念,在培养聆听的兴趣和习惯的同时,提高听觉的敏感度,即提高听觉能力,以达到与人进行听说交往的目的。

(一) 听觉发展8个阶段

听觉察知 是人耳对不同频率,不是音强,不同音色声音的感受能力。

听觉注意 是指为满足某种心理需要而对声音倾注、聆听的活动。

听觉定向 就是辨别声音的方向,即寻找声源的一种能力。

听觉识别 是指对声音进行区别的能力,它需要听觉与大脑协同配合作用。

听觉记忆 是在辨别声音的基础上,声音信号在大脑中的储存。

听觉选择 是在两种以上的声音中,或者在噪声环境中选择性听取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有吸引力的声音的一种能力。

听觉反馈 是人们听到声音或语言后出现的一种自我调节反应。

听觉概念 经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声音信号所反映出的事物本质的认识。

 (二) 听觉训练遵循的原则

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听力补偿是进行听力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听觉训练要选择有意义的声音,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要让聋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无论是自然声响还是语言声

听力训练应和语言训练相结合

听觉训练要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坚持每天进行

在进行听觉训练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视觉的辅助作用

听觉训练要循序渐进,设定合理的阶段发展目标

听觉训练要因人而异

(三)听觉训练目的

帮助听障儿童建立音响的概念,使其认识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声音。

提高听障儿童利用残余听力鉴别不同声音能力。

配合言语训练,让听障儿童在开始学习说话或与周围人交往时使用听觉。

帮助听障儿童建立有声语言,养成聆听习惯,学会利用听觉反馈进一步学习语言。

(四) 听觉训练意义

听觉训练对听力障碍儿童而言是其发展听觉能力的必要途径,它是对听障儿童的听觉器官进行有计划的声响刺激,并建立刺激联系,从而逐渐形成听觉概念的一种训练。

听觉训练是听障儿童形成和发展有声语言的必要基础。

听觉训练能帮助听障儿童全面、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

听觉训练对丰富和陶冶听障儿童的情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 听觉训练内容

判断声音有无的能力 即听觉察知的能力。

听觉注意能力的培养 即对声音的区分能力。

对分辨不同声音能力的培养 即对声音的识别水平。

选择性听取能力的培养 对已学过的、熟悉的内容在一定的背景声下进行听取练习,以提高聋儿在日常环境噪声下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

听觉反馈能力的培养 帮助听障儿童逐步学会注意倾听自己的声音、语言表达与运用是否正确、恰当,并对错误及时地加以纠正。

(六) 听觉训练方法

听觉训练方法的选择是由听力障碍儿童的听力补偿情况而定的,如果听力补偿效果为最适,则选择“单一法”进行听觉能力训练;如果听力补偿效果一般,则选择“多感官共同参与法”或“多感官共同参与法和单一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并注意将声音信号与事物对号。

二、发音训练

发音训练是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基础,它主要是锻炼听障儿童发音、构音器官的协调性,培养其控制发音、构音器官的能力,从而掌握发音技巧,能够正确、流畅地发音,最终具备言语表达的能力。

(一) 发音训练遵循的原则

(一) 发音训练遵循的原则

发音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因此要坚持每天进行发音训练,这是使听障儿童获得语言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发音器官的成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发音器官的成熟度是影响发音清晰度的原因之一,健听儿童语音清晰度从1岁的30%,发展到4岁才接近健听成人的水平。

充分利用和调动视、触、味、嗅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发音训练中来,尤其充分利用残余听力来学习语言,并纠正发音。

教师、家长的语音示范要正确、规范、到位,注意随时纠正聋儿已掌握的、但没发清楚的语音,养成其正确发音的好习惯。

(二) 发音训练基本内容

嗓音训练 正确运用声带是正确发音的基础,通过基本元音发音训练可帮助聋儿了解、感受声带的紧张、松弛,体会正确发音的感觉,从而逐步学会自如地控制声带运动。

呼吸训练 呼吸是发音动力,说话时呼吸量不足或控制不好都会影响语言清晰度和流畅度。

口舌训练 口舌的运动是区别各种因素的关键,口舌的细微变化致使发出的音有所不同,它决定发音的清晰度。

(三) 基本正音方法

1. 正音方法

喉部按摩法:用手指按压甲状软骨,向上后轻推,声带长度缩短,会帮助把音调降低,纠正假声;相反,向下轻拉,会帮助音调变高,改善声音过于低沉的状况。

咀嚼法:让聋儿模仿张大嘴咀嚼食物的动作,这会促进声带的调整,特别是对于说话时口型变化微小的聋儿有较大帮助,能培养他们说话时把嘴张开。

打哈欠:在打哈欠的同时发出声音,这种方法对于消除硬起音和发音紧张有较大帮助。

推提训练法:让聋儿提起较沉的物品,在迅速放下的同时发声;也可以让聋儿坐在椅子上,一边用手向下推压椅子,一边发音。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声带闭合不好或发音微弱无力的患者。

2. 声音异常的矫治

假声的矫治

硬起声法:声带先闭合,气流冲开声带而产生的声音

气音起声法:发声时,呼出的气流早于声带闭合,即声带振动之前,气流已呼出一部分。

软起声法:声带闭合瞬间与气流到达声门一致。

语调异常的矫治

训练初期教师可将语言训练与手势动作相结合,引导听障儿童多感官参与,慢慢进行朗读训练,训练内容逐渐扩展到短句、短文、诗歌、儿歌等。

三、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就其实质来讲是帮助聋儿学习、理解词语,掌握基本语法规则,培养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及语言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听说交往的目的。

听话训练 是指通过听觉途径对语言理解能力进行训练,重点是对日常会话理解的训练。对听力损失程度较重的儿童,听话训练要与看话训练相结合。

说话训练 是指听障儿童在听(看)懂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表达,即语言的运用过程,这也是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

 

(一) 言语训练原则

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

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并创设情境进行练习

遵循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并坚持不懈

进行语言训练时首先让听障儿童理解语言的内容

语言训练的形式要直观、形象、生动,以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语言训练需要教师的讲解、演示,并反复进行,不断巩固

增加听障儿童的词汇量

在实际运用中进行语言训练

积累基本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基本词汇又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中使用最频繁的、能够构造新词和词组的词汇。

对话能力的培养

对话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交往形式。

阅读能力的培养

是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发展思维、想象力及培养儿童社会性的重要途径。

 

(三) 语言训练方法

手语教学法 即一种专为听障人设计的手语。

唇语教学法 即只教学生读唇技能,不允许手语与口语的混合。

口语法 强调说与理解的能力,因为这两方面是社会交际的关键要素。

综合交际法 在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实施教学活动。

 

 

提问法

讨论法

总结

min

本节内容多,理论性强,认真学习。


后作

整理笔记,完成学校在线教学平台上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