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幼儿教师的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和提高幼儿教师的各项必备能力
教学重点:各项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各项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案例;观察记录表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力
【提问】 为什么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观察力?
【归纳小结】
理解幼儿(差异、情感、需要、行为表现等)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很弱。
【理论讲解】
观察的种类:
1、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随机观察)
提问:衡量幼儿教师的随机观察能力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归纳小结:
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各方面信息,并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即捕捉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反应
举例:
有一次指导全班幼儿搭积木,偶然间我注意到一个幼儿手握一块积木迟疑地望了我一眼,我立刻发出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因为我一瞬间的判断是他缺乏勇气,需要鼓励。果然幼儿从我的反应中似乎得到了对自己的肯定和信心,他笑了一下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的放到已搭成的“塔”的顶上。“啊,成功了!”幼儿高兴的叫起来。
提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较强的随机观察能力?
讲解要点:
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敏锐,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细微的需要,能了解某个行为的意义,并做出及时的反应。
2、有目的的观察
讲解:
有目的观察的步骤准备(拟定观察项目——列出观察要点——选出有代表性场景)——观察并记录——分析——因材施教的方案(教育的个性化)
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方法:
①日记法:把幼儿自然流露的行为,只要认为是能作为判断幼儿发展情况的全部记录(录音、照相、文字、摄像),这种方法能全面了解幼儿,但难以坚持。
②时间取样观察法:在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预选行为。
举例:
中三班幼儿个案记录表(一)
姓 名: 林铮 性别:男 年龄:四岁半
观察日期:2003年10月23日 时间:35分钟
观察地点:本班活动室 教师:林美香
观察情境:绘画活动
观察内容:实地记录
林铮非常快乐地参加了美术特色班的活动,和陈嘉、蒋杉坐在同一组,看得出他和这两位同伴很友好哦,他们各自拿了画笔后,蒋杉把笔整齐地摆在桌子的中间,还告诉林铮先用深色的水彩笔画轮廓,林铮的画纸本来有一半是垂下桌子的,他们两还帮助林铮把画纸放好,林铮非常诚意地接纳了他们的帮助,看得出他很高兴,并认真地开始了绘画活动,在绘画过程中他们还有轻声地交流,很融洽。
评析:林铮小宝宝是本学期新来的朋友,一直是妈妈带大的,个子很高,胖胖的,但动作就不够协调,特别在跑和上下楼梯是表现得非常明显,很需要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在细致地观察这孩子后,我们发现林铮很聪明,能较好地领会老师的要求,遵守各项活动常规,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老师和同伴都非常喜欢他,他一有不明白的地方,小朋友都会主动去帮助他。
建议:家园一致为林铮小朋友提供自理能力、动作发展的机会,少呵护多帮助,多鼓励。
中三班幼儿个案记录表(二)
姓 名: 林铮 性别:男 年龄:四岁半
观察日期:2003 年11月11日 时间:中午进餐时间
观察地点:本班活动室 教师:林美香
观察情境:幼儿正在进餐时
观察内容::实地记录
今天中午幼儿吃的菜是大白菜、肉末炖粉条,好多孩子都非常喜欢吃,还拿着盘子到老师这里来加菜,有的孩子还说:老师!我吃完了还要再来加。可黄添齐没吃几口就捂着肚子说:“肚子不舒服,想呕。”我过去摸摸他的头,手,没感觉到有太明显的发烧现象,我说:“给你装碗热汤先喝,再吃饭好吗?”他说:“好!我喝汤,不吃菜,吃了菜我会呕的。”我说:“先把汤喝了,看看有没事”。黄添齐一下工夫就把汤喝完了,还喝得津津有味呢。我在旁边观察后,怀疑这个“小滑头”是不想吃菜,耍了个小聪明。后来他还是把饭吃完了,我用电话跟他家里反映了这个情况,询问周六周日在家身体状况怎么样?他外公说:“正常”。还反映在家有时也爱耍耍小聪明的。
评析:聪明好动的黄添齐小朋友,平时做事非常自信,很喜欢老师请他带着小朋友做律动,爱模仿孙悟空的动作,以前爱玩水,经常把袖子弄湿,这个毛病现在改了。但吃饭方面有时会挑食,有时也会编点理由来蒙蒙老师。
建议: 家长最好隔一段时间找个机会到幼儿园与班上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里的突发性表现,使教师了解孩子在家是否身体有不舒服的表现。
③事件取样观察法: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类事件观察且记录。
举例:如我们观察幼儿的友好行为,就专门观察这一类行为。
④轶事记录法:把随机发现的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
举例:幼儿德育中的案例4:
那天我正和孩子们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突然发现陈浩不见了,当我四处焦急地张望的时候,他却飞一样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得了,老师,有只小鸟死了。”我以为他又在搞什么恶作剧。他又焦急地看着我说:“真的!曹老师!”我也急了,三步并两步跑到现场,孩子们已围成一个大圆圈,果真有一只鸟躺在地上,翅膀明显受过伤。
孩子们瞪大眼睛望着我:“老师你说怎么办呀?”“唉呀!它真可怜!”“你瞧!它的翅膀还在流血呢!”这时我观察到文海的表情由刚才的着急变得伤心,变得难过,群体的氛围也感染了他。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了灵感,这不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和孩子们说起了小鸟的故事,小鸟的不幸深深地感染了孩子。我注意到文海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我搂着文海的肩膀低声问:“现在我们怎么办呢?”他伤心地说:“老师,我们把它埋了吧,就像电视里一样,给它举行一个葬礼。”
二、沟通能力
提问:为什么说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
讲解要点: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彼此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和行为,彼此协调,达到默契的过程。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且交往对象有它的特殊性。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1)非言语的沟通
提问讨论:
为什么要强调幼儿教师与幼儿的非言语沟通?教师可以运用哪些非言语与幼儿沟通?
讲解要点: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更容易理解,而且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等体态语来与幼儿交流。
举例:
例1:静静的课堂上,一只调皮的小蜜蜂引起了一阵骚动。待它飞走后我摇摇铃鼓示意小朋友安静,但孩子们似乎没有停止讲话的意思声音很吵,我下意识地将一只手盖在耳朵上,简单的动作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别吵了,把老师的耳朵都吵疼了。”我—听,立刻伸出一只手放在嘴边,冲他们眨眨眼。神啦,教室里—下子静悄悄的:我又拍拍腿,小朋友个个坐得端端正正,我伸出大拇指表扬他们,在欢乐的气氛中教学顺利完成。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体态语言比起单调、严厉的语言要求更有效,更能引起幼儿注意,并且易懂,幼儿能够愉快接受,同时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比如上课有人不专心,我会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有人乱扔玩具,我会皱皱眉表示不满;要求休息,我会做睡觉的样子;集合时双手合拢;解散时握拳放开:要求动作轻,我学小花猫等。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并能正确地领会其中的暗示,自觉、愉快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2:小薇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她很少笑,来园这么长时间了,每天早晨与爸爸妈妈说再见时,眼里总是满含着泪,有时甚至拽住他们的衣服,哭着喊着不让他们走。有一次,她居然对老师谎称“要上厕所”,出了活动室就去追赶刚刚离开的妈妈,幸好被老师及时发觉。
但是有一次,小薇却一反常态,还没到活动室她就要和妈妈说再见,进门就喊“王老师好”。她妈妈惊喜地告诉我,小薇今天早早地就起床了,一直嚷着要上幼儿园。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兴高采烈的小女孩,就是昨天还哭哭啼啼不愿来园的小薇。怎么回事?她妈妈说,昨天小薇回家后很高兴,对我们说是老师亲了她,她喜欢去幼儿园。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她不说,我还真的忘了呢。昨天,天气不大好,我就让孩子们上室内厕所。厕所很小,孩子们要排好队,按顺序上厕所。每过来一个孩子,我就轻轻地抚摸一下,有时还抱一抱,既是鼓励,也是安慰。当小薇怯生生地站到我跟前时,想起早晨她那眼泪汪汪的样子,我忍不住把她抱起来,柔声细语地对她说:“来,小薇,让老师好好看看你。咧,我们小薇长得像妈妈一样漂亮,让老师亲亲你,好吗?”她忽闪着大眼睛,看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说。我轻轻地吻了她一下,就让她上厕所了。
这一吻,居然产生了这么大的力量,这是我连想都没有想到的。她的妈妈说,老师亲她的那天,是小薇上幼儿园以来最高兴的一天。
(2)言语的沟通
讨论:在见实习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存在哪些问题?
总结要点:
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的主要障碍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不理解幼儿,没有与幼儿平等交流,没有面向全体幼儿。
讨论;要提高教师的言语沟通能力,教师应具备哪些观念?掌握哪些技能?
归纳小结:
观念方面:最需要的是教师对每个幼儿的爱、想理解幼儿的那分渴望。
技能方面:谈话的策略:①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②将幼儿引入交谈主题中,适时提问,保持幼儿谈话兴趣 ③幼儿发言时,教师应倾听,表现出耐心和热情。
教师的语言技能:①符合幼儿接受水平,如:说话态度温和,使幼儿有一种安全感,乐意听从;语气坚定,使幼儿感到教师充满自信;表述简单明了,从容不迫,使幼儿易听懂;走到幼儿身边用愉快的声调说话,不能老远大声嚷。②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伴有表情和体态语言。③用积极的语言谈话,告诉幼儿应当做什么,而不是指出他不应当做什么。如:请轻轻地搬椅子,而不是说别把椅子碰得叮咚响;请把积木放在筐子里,而不能怎么说?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1)了解家长:
讲解: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可以根据从家长对幼儿园的态度和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将家长分为四类:
类 型 | 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态度 |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 沟通要求 |
一 | 积极参与 | 关心 | 易 |
二 | 不大信任 | 关心 | 难,冷静、理智、严于律己 |
三 | 信任 | 不关心 | 易 |
四 | 不信任 | 不关心 | 难,精心、反复、严于律己 |
对以上二、四种类型,要特别注意沟通的方式,对孩子的问题要多反省自己,否则,易产生沟通受阻(矛盾),甚至吵架。
(2)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A:聆听的技巧
B:适合不同个性的家长交谈的技巧
交谈:交往双方构成的听与讲相配合的对话,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沟通思想。
C:描述孩子行为,提出建议的技巧
总结:反对告状式描述孩子行为;描述时不加任何评价;要渗透卫生、心理、教育理论;先讲优点、长处,再婉转提出问题要求。
(3)与家长的情感沟通
沟通是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的。使家长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使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
(4)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
如:接送时间短暂交谈、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短信、便条、电话等。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1)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
①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什么作用?
(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
②教材中幼儿园里的“笑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幼儿需要交谈、教师没有意识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③幼儿之间口语沟通的方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要求? 小群体活动、游戏(幼儿的自发、教师组织的)
(2)幼儿间冲突的解决
幼儿间的冲突是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上。
【讨论】幼儿之间有了冲突是好事还是坏事?
【提问】怎样让幼儿不起冲突?如果有了冲突如何解决?
A:树立合作、谦让、互相尊尊重的榜样。例如:“今天我要表扬亮亮,他很想骑鳄鱼,但他没去枪,而是对其他小朋友说,你骑到那边后让我骑好不好……”
B:让幼儿学习简单的解决冲突的策略。例如:一个小朋友想玩秋千,而其他小朋友不让他玩,他先去推,然后提要求…… “商量”“对话”
C: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怎样引导呢?以下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案例:小法庭
“老师,小明今天又打我了。”“老师,小明碰我的小椅子了。”“老师……。”每天,我们都会听到许多次这样的告状声。处理这样的事情既耽误时间,又伤人脑筋。一次,我在处理一个“小官司”时,听到旁边有个幼儿在说:“老师,是他先打他的。”我萌发一个想法:可否让幼儿自己去处理他们之间的这些纠纷呢?于是,我成立了一个“小法庭”,让幼儿自己去评判那些是是非非。
每次有告状的小朋友,我就选出一个幼儿当“小法官”,让告状的幼儿当“原告”,另一个幼儿当“被告”,再找来几个“知情”的小朋友当“证人”,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小法官”自己评判谁对谁错。这样,孩子们脑子里的是非观念就越来越清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们都会大胆地予以评判。孩子告状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本能反应。当孩子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他们自己又无力保护自己时,就会向大人求援。“小法庭”使孩子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告状的现象也就越来越少了,而且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展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三、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
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原则,可以采取哪些组织形式促进全体幼儿得到更大可能的发展?(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每一种形式的活动都有它的优、缺点,应灵活地结合运用。举出幼儿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实例,哪种活动占的比重大?而实践中,集体活动的比重较大,应加大分组、个别活动的比重,所以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作为教师一项重要的能力提出。
提问:
集体活动与小组、个别活动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小组活动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
教师角色:教授者 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
提问:组织小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些什么能力呢?
1、分组能力
要合理、科学,分组时,教师要考虑两个因素——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完成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合理的分组要表现三个特点:
①有层次:按幼儿水平分成不同层次:组与组之间水平不同(钢琴A、B组);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同 (语言活动)。
②有特色:
种类 | 内容 | 要求 | 实例 |
1 | 相同 | 相同 | 分小组观察蝌蚪 |
2 | 相同 | 不同 | 见教材 |
3(同主题) | 不同 | 不同 | 各区角活动 |
4(不同主题) | 不同 | 不同 | 农村的混合班 |
③有变化:幼儿水平发生变化,重新调组;不同的活动,幼儿分在不同的小组。
提问:如发展大肌肉动作,分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怎样分组?
(骑车、攀登、跑步)考虑幼儿大肌肉水平和经验、兴趣。
分析:“手工课的分组活动”中,组与组之间水平是否相同?组与组之间有什么特色?(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相同吗?)
案例:在探索性主题《鱼》的分组活动——美丽的鱼中,分组活动前,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以自选为主,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大金鱼缸之间,不断地进行观察、比较,在探索过程中,教师深入倾听、了解幼儿的心声,同时鼓励幼儿把自己活动中的发现、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在活动的交流中,一改以往教师坐在前面、幼儿面对教师汇报游戏内容的讲评形式,采用幼儿与教师一起围圆圈谈话的方式,如:文轩、小煌说:鱼鳞是鱼的皮肤一样,掉了一片鱼鳞,鱼会痛的,我们不能手抓鱼,要不然会弄掉它的鱼鳞。鸿楷说:鱼的尾鳍有一条一条的软骨,能帮助它掌握方向……幼儿彼儿此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大家在探索中的得到的多种经验和感受。教师在活动中是记录者、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为幼儿提供深化主题活动的可能,刺激幼儿继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
2、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分析:你认为以下案例中的分组活动教师组织得好吗,为什么?
(每个幼儿都在主动学习、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了解幼儿,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灵活地改变教师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
案例:在探索性主题《鱼》的分组活动——美丽的鱼中,分组活动前,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以自选为主,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小组活动。
1组:探讨“鱼儿是怎样呼吸的”;
2组:探讨“鱼鳞有什么用”;
3组:探讨“鱼鳍本领大”。
四、班级管理能力
提问讨论:幼儿园班级管理任务主要有哪些?
归纳要点:
(1)制订班级教育教学计划
(2)建立班级常规
(3)组织集体教学和分组、指导小组活动
(4)组织和协调班级内部人员关系
举例:如何抓好班级常规?例如举手发言、排队洗手等
要点:分析幼儿园原有班级常规,尽可能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规则,从而主动遵守。
五、教育监控能力
讲解:
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包括
(1)计划与准备(2)反馈与评价(3)控制与调节(4)反思与校正
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提问:如何才能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
要点:多自我总结,多向他人请教。
六、教育科研能力
讲解:
幼儿教师的教育研究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其研究的步骤主要是: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直到问题解决。
举例: 如何让幼儿午睡睡得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