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影响幼儿教育的社会因素
教学目标:
1、识记影响幼儿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理解幼儿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家庭与社区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2、在充分了解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能联系实际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的价值,发挥教育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功能。
教学准备: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
教学重点:社会各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幼儿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响幼儿教育的社会因素
(一)政治因素
【案例介绍】
案例1:美国的“芝麻街”与High Scorpe课程。
案例2:中国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案例3:中国幼儿教育目标与日本1990年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要领的比较。
【问题思考】
什么是政治?政治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影响?
【理论研讨】
1、什么是政治。
2、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影响教育目的。
(2)政治影响教育制度。
(3)政治影响教育财政: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
(4)政治影响受教育权:任何一个社会的受教育机会都是由统治阶级来分配的,如阶级社会里的等级制,贫富差别悬殊,贫民阶层就不可能也没有条件接受教育。
3、政治与幼儿教育。
(1)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2)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我国学前教育在亚太地区属比较好的,1992年统计3-6 岁幼儿入园率约为31%,加上入一年学前班的幼儿则入园率可达60%。印度8亿6干万多人口,而入园率却不足1%,农村几乎为0。
(3)政治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我国学前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
幼儿教育对于社会政治也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一定社会的幼儿教育通过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奠定基础来为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
(二)经济因素
【问题思考】
什么是经济?经济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影响?
【案例介绍】
案例1:义务教育制度在美国、中国、印度等国的实施状况比较。
案例2:浙江、湖南和西藏三省2001年在学前教育上的经费投入统计数据比较。
案例3:学前教育机构的目标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经历的四个阶段的变化:①初创时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②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一一不限于看护儿童,还对儿童施行促其身心发展的教育;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一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的学前教育;④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一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理论研讨】
1、什么是经济。
2、经济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是社会诸因素中尤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决定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1)生产力发展与幼儿教育。
社会生产力发展对幼儿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决定学前教育的形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制约着幼儿教育机构的任务,决定幼儿教育的目标变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
(2)生产关系与幼儿教育。
生产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与发展,教育也就具有了社会关系的属性。如阶级社会中学前教育显然存在着不平等,而社会主义社会中则消灭了这种现象。
(3)生产方式与幼儿教育。
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幼儿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变革。幼儿教育机构的目标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由生产方式变革这一根本原因所导致的。
3、幼儿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观点辨析】
观点:幼儿教育是教小娃娃的事情,每天唱唱跳跳,能对经济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在我看来,幼儿教育离经济发展太远了。
分析:一定社会的幼儿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奠定基础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案例介绍】
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的儿童为对象,研究早期补偿教育能否打破消极的贫穷循环,他在长达二十年的追踪研究中得出结论为,早期补偿教育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的效益,发现该早期补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是1:7.16美元,即在学前期每投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效益。从这个例子可看出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和对社会的积极的意义。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对儿童进行适宜的教育,使他们得到正常的发展,首先满足了个体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三)文化因素
【理论研讨】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与教育。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即传导一定的经济政治的要求,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的性质与水平。如舆论文章、书籍、影视导向正是现实文化反映政治、政治的要求影响教育。文化还可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如传统文化观念、外国文化渗入都不是现实经济的反映,但却在影响着教育。
课堂讨论: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有哪些影响作用?
3、文化与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要从儿童年幼时,就将人类和本民族、本国所创造的文化传递给他们,使其成为幼儿认识周围社会和自然的基本工具,并将人类和本民族、本国所创造的文化保存和发展下去。可以说离开了教育(其中包括幼儿教育),文化便无法保存和发展;没有人类和本民族、本国所创造的文化,幼儿教育便失去了传授的内容。具体而言:
(1)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精髓,应在幼儿教育内容中反映出来。
(2)应该根据家庭与区域环境的文化水平状况设计幼儿教育,组织幼儿教育。如适应儿童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致力于提高家长文化水平与育儿观念的教育。
(3)我国幼儿教育也应关注文化信息的传播,不断收入新文化(知识、观念、技术等),丰富教育、改善教育。例如电化教育手段的利用。
(4)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也应根据国情、乡情和儿童水平来选择文化。
(5)应不断地改革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
【案例介绍】
幼儿园活动录像:福建高甲戏欣赏——“群丑献艺”;江苏地方戏欣赏——“俏花旦”。
(四)人口因素
1、什么是人口。
2、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2)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3)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
【案例分析】
案例1:2001-2008年高考学生数量的变化极其带来的高考招生政策等的变化。
案例2:1992年出现的中国“猴年生(孩子)羊年不生(孩子)”现象给未来我国的经济生活、住房、供应以及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速度快与慢,关系普及教育中战略重点是量的发展还是质的发展等诸多问题。人口低速增长,教育规模可以小,经费可以节省;人口增长速度跳动过大,则对教育规模和经费产生影响。
3、我国人口与幼儿教育。
(1)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又将临第三次人口高峰,预计本世纪初人口增长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一较大的冲击,各地区要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幼儿教育之准备。
(2)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一一优育-一一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幼儿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与教育开始。
(3)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形式,发展适应农村的幼儿教育,如河北省滦平县的幼儿教育,形式有中心幼儿园、混合班、学前班、儿童辅导站、学校及家长活动站等。
(五)家庭与社区因素
1、家庭与幼儿教育
【问题讨论】
问题1:从自身成长的经验来谈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问题2:你认为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分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教育为人的终身教育、全程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的潜移默化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持续性;家庭生活和教育交织在一起;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
2、社区与幼儿教育
【案例分析】
“孟母三迁”的故事。
分析:社区是一定地域内居住相近的家庭逐渐形成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的基本群体。社区在各个家庭间架起互助、交流、联系的桥梁,在一定意义上邻里是一个小而复杂的社会。社区友善的邻里关系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在与邻里中的长辈和同伴接触中,可学习人际交往。同时,在邻里生活的熏陶下,可使儿童增长见识,懂得事理。
【社会调查】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一份幼儿教育价值的社会调查问卷,利用周末到城市街道进行问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2、调查一个工厂或一个街道居委会或一个村的幼儿社会教育发展与变化的情况。具体分析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制约,以及幼儿社会教育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