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第二单元

发布时间:2020-02-09 15:44   发布人:厉向君   浏览次数:447

第二单元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11.6中国海上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徐志摩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徐志摩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徐志摩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徐志摩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徐志摩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徐志摩全集》等出版。徐志摩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诗歌赏析

“康桥”又译“剑桥”,在英国伦敦北面80公里左右,靠近剑河(康河)的剑桥大学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学之一。1920年秋徐志摩从美国转到英国后经过英国著名作家狄更生的介绍以特别生的资格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8月中旬离开剑桥大学回国。19233月,他在《时事新报》上发表的《康桥再会吧》,并没有产生影响。19257月,他第二次欧游到了伦敦,于19261月写下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向读者介绍了剑桥大学的生活,成了散文名篇。19288月,他第三次来到了伦敦,重访剑桥大学。10月归途中访问印度后,经新加坡回国。1116日在归途中,他突发灵感,写下了这首《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主要是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歌一开始运用三个“轻轻的”这一回环往复的特殊句式,既给全诗创造了轻盈柔和的气氛,又使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无限眷恋之情尽显: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转向对康桥景物的描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河畔的金柳”,在夕阳的映照下犹如披着金色夕阳的“新娘”,既妩媚动人,又着实惹人怜爱。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谐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诗人“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康河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在她的怀抱里,自己“甘愿做一条水草”,诗人欢喜和眷恋康桥的感情跃然纸上。康河的景色是美丽诱人的,就连那“软泥上的青荇”,也“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诗人赋予“青荇”以人的性情,似乎在向即将离别的“我”,频频招手致意,作多情的挽留。“我”也确实不情愿离开,“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一个“柔”字,既与诗的开头“轻轻的”相互照应,又从侧面描写了夕阳下泛着粼粼微波的康河之美以及诗人对康桥的感情之深。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那榆荫下的一潭”,即拜伦潭,榆荫蔽日,是一个非常清凉的地方,诗人过去读书时常在那里乘凉、遐想。那明明是一潭清泉,诗人偏说不是,而是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藻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深处,如同彩虹似的梦一样。

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徐志摩与林徽因结合的梦破灭了,后来追求的陆小曼在生活中也存在不和。唉,难道一生只是在梦里才能找到诗境?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想象自己撑一支长篙,向远方草色深处漫游,迎着和风,沐着星辉,情不自禁地要放声歌唱,这节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灵感是脆弱的,稍纵即逝,只有生活是深厚而坚实的,它时时向你展示无法预料到的现实。诗句那么的轻灵,轻灵中隐藏着离别的悲哀。志摩这次故地重游,带着寻旧欢的痴想而来,得到的是伤感无限。第六节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是暗喻的手法。在古代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笙箫”和“悄悄”都说明诗人的心境,同时诗歌一再重复“沉默”“悄悄”,突出了悲凉的情感。这里“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真是“此地无声胜有声”,为了不惊动康桥,“我”还是悄悄地默默地离开为好。这实际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了。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

《再别康桥》全诗,可以说把诗人热烈、真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作了充分显示,给读者印象极为深刻。全诗很少运用华丽的词藻,和他过去的那种“浓得化不开”的风格并不完全相同。全诗有着一种淡淡的无可奈何的风韵,它通篇流露出孤独、寂然的情绪,艺术境界十分深邃。从中可以看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给了徐志摩多么深刻的影响。

诗人悄悄地走了90年,但挥不去带不走的康桥诗文留给了我们以及后人,志摩因康桥而才华横溢走向文坛,康桥因志摩留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