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4 儿童诗赏析创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儿童诗的特点,并注意区分它与儿歌的
异同点。
教学重点:儿童诗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教学课型:理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精彩的比喻很多,我这儿有一组比喻,看谁能听一遍就能记下来:我想向它献上一束美丽的花环,因为这是吹拂儿童心灵的一缕春风, 是跳荡着优美旋律的一曲音符,是一只张开翅膀向天际放飞的小鸟,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卷。它是指谁呢?
二 儿童的定义
1 儿童诗是诗,具有诗的特点——高度凝炼地反映生活,有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感情,美的意境。
2儿童诗是属于“儿童”的诗——有特定的读者对象和表现对象,抒写儿童独特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浓郁的儿童情趣。
三 童诗的特点
1抒发儿童心灵深处的情思。
如《乡下的孩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 读者透过作品所看到的,是孩子平凡的乡村生活,而这种生活在诗人那里已被诗情和诗意所浸染。圣野《感情,什么颜色》:这首诗从一个儿童眼光写了三种感情:亲
情、乡情、爱国之情三种感情。
2富有儿童特点的情趣美。
情趣与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相吻合,或者说情趣来自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如《眼镜惹出了什么事》。
3 想象大胆丰富,意境优美,符合儿童心理
儿童富于幻想,因此有幻想的儿童诗更生动形象,例如林焕彰《妹妹的红雨鞋》如《海带》(谢采筏)
4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准确、精炼、经过提炼的语言;
●流畅、优美,情趣与情感相交融;例《月光幻想曲》、郭风《油菜花的童话》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儿童情趣浓厚,写的是一个大胆、坦率的男孩和一个羞涩的女孩的对话,充满稚气、天真。
●陈述性语言特点。儿童诗的叙述性语言是精炼优美的叙述语,创造出可观可历史剧的诗歌形象。 例《小鹿》:
●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音响效果。诗歌语言的音响效果是会造成童诗的轻快感,而且是与儿童善于摹声的特点分不开的。例《火车头》(波兰诗人尤利安?杜维姆)
四 儿歌与童诗的区别与联系
1相同:形象性强,语言简练,音韵和谐
不同:(1)对象上:儿歌多为婴幼儿创作,童诗则为少年儿童创作
(2)内容上:儿歌浅显,主题单一,而童诗则要有深刻的思想,生动典型
的形象。强调儿童所能理解的诗情画意。童诗的
目的在写意,抒情,强调内在的意义;儿歌有很
强的功利性,强调外在的功能(例各类儿歌所体
现出来的认识、教育、语言开发的功能)
例《海带》(谢采筏) ※ 析:没想到,那普普通通的海带,竟
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 是海的女儿的飘带!海的女儿这
但每次都没找着, 一美丽的童话形象,经过安徒生的
今天总算不坏, 创造已十分迷人,在世世代代的孩
捞到了她的飘带。 子们心中已经成为美的化身。海带
既然是海的女儿的飘带,自然也是美妙的象
征,这就赋予海带一种童话的意趣。
(3)形式上:儿歌句式整齐,音韵要求严格,篇幅短,而儿童诗句式不一定齐整,韵律要求不严格,篇幅较长(接近自由诗)
(4)审美风格不同:儿歌在语言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有“俗”味,童诗 的遣词造句在晓畅明白中讲究“雅趣”。例:《蘑菇》 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小亭子冷冷清清
例 丫头丫(北京儿歌): 打蚂蚱 / 蚂蚱跳 / 丫头笑, / 蚂蚱飞,/丫头追。
比较下列作品,判断文体特点:
小老鼠 阳光
小老鼠,上案板, 阳光,在窗上爬着,
见猫来,打战战, 阳光,在花上笑着,
猫走了,再玩玩。 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
五 儿童诗的分类
从表现手法分:
抒情诗
从内容分:见教材P44-45
1 童话诗: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叙事脉络清楚;重叙述,但与童话故事相比,故事简单些;多种表现手法的确良交织使用。例:《金色的海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2寓言诗:诗体寓言,用诗的形式讲述生动简短的故事,其中寄托一定的确良讽喻意义。如《下巴上的洞洞》
3科学诗:将自然现象进行形象化的诠释。关于对风的诗化表现比较(教材N83)罗塞蒂《谁看见过风?》用想象描述了风的形象,体现出形、声、动作,使无影的自然现象有形化了。
4生活诗:高度凝炼地摹写儿童的生活情景和浪漫情怀;表现出爱与美的主题,具有叙事的风格。例《小兵的故事》《爸爸的老师》
5 题画诗: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现图画或摄影内容。
六:小结
七作业:阅读教材中的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