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
王学凯

1
2
3
4
5
  • 专业技能竞赛专题

整体设计

发布时间:2020-08-25 11:11   发布人:王学凯   浏览次数:653

            《幼儿文学》课程设计(整体、单元设计)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代码

3133

总学时

 36

学分

开设学期

第五学期

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

授课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合作开发企业

日照市市直机关幼儿园,日照市卓越幼儿园

执笔人

王学凯

审核人

张金枝

制定时间

2020月20日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做”一体化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主要针对幼教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工作岗位的文学讲授、阅读引导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故事讲述与创编、童谣儿诗吟唱与搜集、图画书阅读与与欣赏、儿童剧排演与创编等基本技能。

(二)先修后续课程

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幼儿游戏活动设计》、《幼儿社会活动设计》、《幼儿观察》等能力提升课程。

二、课程目标

幼儿文学》课程主要针对目前学前教育行业所急需的幼师岗位人才进行培养。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以后,能够运行所学的知识与相关技能进行幼儿文学的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儿童故事讲述与创编、童谣儿诗吟诵与仿写、图画书阅读与欣赏、儿童剧编排等专业能力。

(一)专业能力目标

1、能掌握儿童文学的本质特点;

2、能厘清儿童文学的几种重要类型与体裁,并掌握其特点;

3、能灵活自如的讲述故事并针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故事创编;

4、能用饱含感情的声调吟诵童诗、童谣,并能仿写、创作;

5、能掌握图画书阅读与欣赏的方法,并能进行图画书教学;

6、能掌握儿童剧的特点,并能进行儿童剧的排演与创编。

(二)方法能力目标

1、能借助网络媒介等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2、能独立分析、判断问题,并解决问题;

3、能根据任务描述进行自主学习;

4、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5、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能进行有效评估;

(三)社会能力目标

1、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饱满的工作热情;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较高的专业素养;

3、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

4、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5、具备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

6、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

在本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课程组严格遵循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在课程改革建设过程中,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具体的设计理念如下:

1、以作品为中心,在作品感知中渗透理论知识。改变国内目前儿童文学以理论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还原文学的本质,以作品为中心,在作品感知中加深对儿童文学本质及特性特点的认知。

2、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诱发学生主动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程的教与学的工作任务。

3、以任务为载体,在任务工作中锻炼专业技能。

在根据教育部16号文的精神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任务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在不断地任务学习与动手操作中培养职业能力。

4、以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实施中培养学生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遴选还是教学活动设计,始终贯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以上的理念支撑下,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

1、 在内容选取上,对接社会,对接岗位。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图画阅读与故事讲述等教育方式的重视,在教学内容的遴选中将儿童故事与图画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做到了对接社会。在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中,以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任务,做到了对接岗位。

2、在内容组织上,对接幼儿认知规律。

在教学内容的序化方面,根据幼儿认知规律组织与序化教学内容,按照儿童听、唱、看、演的接受规律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儿童可“听“的文学(故事与寓言)、可“唱”的文学(童谣与诗歌)、可“看”的文学(图画书)、可“演”的文学进行组织教学内容。

3、在教学实施中,对接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类型,其重要特点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本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理应以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教育教学技能为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的力度,变理论课程为实践课程,变以理论为中心为以作品为中心,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具体教学设计见表一。

表一  学习领域、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对应表

学习领域

行动领域

职业能力

1、可“唱”的文学

(童谣,儿诗,散文)

“中华童谣大搜集”(分主题)

1、具备童诗、童谣的搜集整理能力

2、具备童诗、童谣的诵读、吟唱能力

3、具备童诗、童谣的欣赏与创编能力

我的小时候(童年再现):我来读童谣(儿诗)

模仿秀:儿诗仿编活动

2、可“视”的文学

(图画书)

我知道的图画书:图画书知识大搜集活动

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公众宣讲能力;

3、具备图画书阅读、鉴赏能力;

4、具备图画书教学设计能力

我眼中的图画书:图画书宣讲活动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图画书欣赏活动

图画书应该这么教:图画书教学设计活动

3、可“听”的文学

(故事,寓言)

主题讨论:故事里面有什么?

1、具备儿童故事的讲述能力

2、具备儿童故事创编能力

3、具备故事治愈能力。

越思考越智慧:我来讲故事(寓言)

寓言性故事创编比赛:我来编故事

4、可“演”的文学

(儿童剧)

写文章:儿童剧与成人剧之异同论

1、具备对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辨析能力

2、具备儿童剧的创编表演与组织能力

演出DIY:儿童剧演出活动(自编自导自演)

二)课程内容

本门课程在对学前教育行业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儿童文学发展趋势,分析岗位所需掌握的相应技能,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本课程以对学生的儿童文学接受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任务教学为主线,将儿童故事与寓言、童谣与儿诗、图画书阅读与欣赏、儿童剧创编确定为为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每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技能。

表二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项目编号

项目

名称

项目

内容

细分任务

任务目标

参考

学时

可“唱”的文学

童谣儿诗

散文

中华童谣大搜集”

1、具备童诗、童谣的搜集整理能力

2、具备童诗、童谣的诵读、吟唱能力

3、具备童诗、童谣的欣赏与创编能力

 

我来读童谣(儿诗)

模仿秀:儿诗仿编活动

        散文仿编活动

 

可“视”的文学

图画书

我知道的图画书:图画书知识大搜集活动

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公众宣讲能力;

3、具备图画书阅读、鉴赏能力;

4、具备图画书教学设计能力

 

 

我眼中的图画书:图画书宣讲活动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图画书欣赏活动

图画书应该这么教:图画书教学设计活动

可“听”的文学

故事与寓言

主题讨论:故事里面有什么?

1、具备儿童故事的讲述能力

2、具备儿童童话创编能力

3、具备儿童寓言内涵与意义的深度挖掘能力

4、具备故事治愈能力。

10

多么美妙的音符:我来讲故事(童话)

越思考越智慧:我来编故事

(寓言)

可“演”的文学

儿童剧

写文章:儿童剧与成人剧之异同论

1、具备对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辨析能力

2、具备儿童剧的创编表演与组织能力

 

 

演出DIY:儿童剧演出活动(自编自导自演)

表三  课程内容与任务成果表

项目

细分任务

任务成果

项目一:

可“唱”的文学

主题讨论:故事里面有什么?“

活动(讨论)

越思考越智慧:我来讲故事(寓言)

活动(故事汇)

治愈性故事创编比赛:我来编故事

作品(故事)

项目二:可“视”的文学

我知道的图画书:图画书知识大搜集活动

文章(图画书概论)

我眼中的图画书:图画书宣讲活动

宣讲稿+活动(宣讲会)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图画书欣赏活动

活动(讨论)+活动(展演)+作品(评论性文章)

图画书应该这么教:图画书教学设计活动

教学设计文稿+PPT+展示活动

项目三:

可“听”的文学

中华童谣大搜集”

童谣辑

我来读童谣(儿诗)

活动(朗诵会)

模仿秀:儿诗仿编活动

作品(诗歌)

 作品(童谣)

项目四:

可“演”的文学

写文章:儿童剧与成人剧之异同论

文章(儿童剧与成人剧之比较论)

演出DIY:儿童剧演出活动(自编自导自演)

作品(剧本)+活动(演出)+活动(总结会)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与实施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本课程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本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从项目描述到单元教学设计再到课时设计都做了详尽而具体,并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表四  教学项目描述(以项目二为例)

学习内容:

项目2:可“唱”的文学            参考学时:1学时

学习目标

1、具备资料搜集、整理并整合的能力;

2、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具备儿童文学作品的诵读能力;

4、具备儿童诗歌的欣赏能力;

5、具备儿童诗歌的创编能力;

6、具备儿童文学体裁的感知、分析、判断能力;

7、具备初步的童谣、童诗的研究能力。

 

学习任务

任务名称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1、“中华童谣大搜集”

童谣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2、朗诵会:我来读童谣

诵读的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3、模仿秀:儿诗仿编

儿诗;写作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考核标准

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任务成果考评(成果考评)+综合测评。过程考评占40分,成果考评占40分,综合测评占20分。

学习场所

普通教室+图书馆(书库、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

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课件(有的需要),提供教学场地和设备。

表五   单元教学设计(以项目一为例)

任务名称

治愈性故事创编

学时

10

学生人数

 4

指导教师

王学凯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任务地点

08教室

所需设备

多媒体、黑板

任务要求

针对案例中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治愈性故事创编。1000字左右,文字通顺,结构完整,能达到一定的心理治愈作用。

阶段

教师

学生

学时

创设情境

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学习案例,理解并思考问题

  1

确定任务

确定任务,督促指导

明确任务,准备工作

  1

自主学习

相关知识讲解;指导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

接受咨询,督促指导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根据任务要求,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构思并撰写

  4

效果评估

组织评估,总结反馈

评估形式:现场答辩

接受评估。自评与互评。

自我总结

  4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全程贯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监督和协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小组讨论:每个学习情境都是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互通有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案例教学:课程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有案例库,在主讲教师分配项目任务之前和项目任务完成之后,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任务的引入、分析或总结;

讲授法: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学生介入课程、融入项目。

(三)教学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教学。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某些适合展示的教学内容,采取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作业评估阶段,也可采取这种教学手段。

2.建立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推行自主学习。

在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设施,因此,本课程在课程网站建成的基础上,借助课程网站里丰富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推行现场教学,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与本市多家幼儿园进行合作教学,开发真实性的教学任务,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对接。

五、考核方案

在考核方面,本课程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的评估力度,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1. 采取过程考评+期末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2.课程总成绩=过程考评(80)+期末考评(20)

3.过程考评成绩=单项任务成绩×任务总数。

4.单项任务成绩=过程表现成绩+任务成果成绩

5.任务成果考评模拟教师招聘过程中的讲课环节与面试环节进行。主要是采取答辩的形式。

表五   课程考评表

考评方式

过程考评(任务考评)80分

期末考试

20分

素质考评(20分)

任务成果考评(60分

考评实施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以成果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效果为准

试卷形式

考察基础知识

考评标准

据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情况评定

任务成果符合岗位工作需要

卷面成绩

表六  细分任务考评表

考评项目

自我评估

小组互评

教师评估

备注

素质考评20

工作纪律6





道德意识6





协作精神8





实操考评80

任务方案30





实施过程40





完成情况10





其他





合计100





综合评价100





六、教学资源

1、自编讲义《儿童文学实务》

2、课程标准《儿童文学实务课程标准》

3、学习任务单

4、学习记录单

5、实训大纲

6、实训指导书

(二)教辅资源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2.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3.方卫平.《幼儿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4.方美波.《幼儿文学作品导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5.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2月

6.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3月

7.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北京:21世纪出版社,2006年9月.

8.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3月

9.梅子涵.《相信童话》 》[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9月.

10. 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

(三)网络资源

1.中国儿童文学网

2.儿童文学资源网

3.公益小书房网站

4.儿童文学在线阅读

5.中国寓言网

6.童心文学网

7.阳光未来城


                                           《幼儿文学》课程组

    220



  • 王学凯 2025-01-03 10:55:48
    单元设计根据不同授课班级略有调整,大一新生侧重于课堂讨论,大三学生侧重于理论于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