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课程设计(整体、单元设计)
课程类别 | 专业核心课程 | 课程代码 | 31333 |
总学时 | 36 | 学分 | 2 |
第五学期 | 适用专业 | 学前教育 | |
授课方式 |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 ||
合作开发企业 | 日照市市直机关幼儿园,日照市卓越幼儿园 | ||
执笔人 | 王学凯 | ||
审核人 | 张金枝 | ||
制定时间 | 2020年8月20日 |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做”一体化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主要针对幼教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工作岗位的文学讲授、阅读引导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故事讲述与创编、童谣儿诗吟唱与搜集、图画书阅读与与欣赏、儿童剧排演与创编等基本技能。
(二)先修后续课程
《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幼儿游戏活动设计》、《幼儿社会活动设计》、《幼儿观察》等能力提升课程。
二、课程目标
《幼儿文学》课程主要针对目前学前教育行业所急需的幼师岗位人才进行培养。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以后,能够运行所学的知识与相关技能进行幼儿文学的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儿童故事讲述与创编、童谣儿诗吟诵与仿写、图画书阅读与欣赏、儿童剧编排等专业能力。
(一)专业能力目标
1、能掌握儿童文学的本质特点;
2、能厘清儿童文学的几种重要类型与体裁,并掌握其特点;
3、能灵活自如的讲述故事并针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故事创编;
4、能用饱含感情的声调吟诵童诗、童谣,并能仿写、创作;
5、能掌握图画书阅读与欣赏的方法,并能进行图画书教学;
6、能掌握儿童剧的特点,并能进行儿童剧的排演与创编。
(二)方法能力目标
1、能借助网络媒介等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2、能独立分析、判断问题,并解决问题;
3、能根据任务描述进行自主学习;
4、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5、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能进行有效评估;
(三)社会能力目标
1、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饱满的工作热情;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较高的专业素养;
3、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
4、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5、具备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
6、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
在本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课程组严格遵循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在课程改革建设过程中,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具体的设计理念如下:
1、以作品为中心,在作品感知中渗透理论知识。改变国内目前儿童文学以理论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还原文学的本质,以作品为中心,在作品感知中加深对儿童文学本质及特性特点的认知。
2、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诱发学生主动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程的教与学的工作任务。
3、以任务为载体,在任务工作中锻炼专业技能。
在根据教育部16号文的精神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任务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在不断地任务学习与动手操作中培养职业能力。
4、以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实施中培养学生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遴选还是教学活动设计,始终贯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以上的理念支撑下,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
1、 在内容选取上,对接社会,对接岗位。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图画阅读与故事讲述等教育方式的重视,在教学内容的遴选中将儿童故事与图画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做到了对接社会。在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中,以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任务,做到了对接岗位。
2、在内容组织上,对接幼儿认知规律。
在教学内容的序化方面,根据幼儿认知规律组织与序化教学内容,按照儿童听、唱、看、演的接受规律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儿童可“听“的文学(故事与寓言)、可“唱”的文学(童谣与诗歌)、可“看”的文学(图画书)、可“演”的文学进行组织教学内容。
3、在教学实施中,对接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类型,其重要特点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本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理应以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教育教学技能为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的力度,变理论课程为实践课程,变以理论为中心为以作品为中心,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具体教学设计见表一。
表一 学习领域、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对应表
学习领域 | 行动领域 | 职业能力 |
1、可“唱”的文学 (童谣,儿诗,散文) | “中华童谣大搜集”(分主题) | 1、具备童诗、童谣的搜集整理能力 2、具备童诗、童谣的诵读、吟唱能力 3、具备童诗、童谣的欣赏与创编能力 |
我的小时候(童年再现):我来读童谣(儿诗) | ||
模仿秀:儿诗仿编活动 | ||
2、可“视”的文学 (图画书) | 我知道的图画书:图画书知识大搜集活动 | 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公众宣讲能力; 3、具备图画书阅读、鉴赏能力; 4、具备图画书教学设计能力 |
我眼中的图画书:图画书宣讲活动 | ||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图画书欣赏活动 | ||
图画书应该这么教:图画书教学设计活动 | ||
3、可“听”的文学 (故事,寓言) | 主题讨论:故事里面有什么? | 1、具备儿童故事的讲述能力 2、具备儿童故事创编能力 3、具备故事治愈能力。 |
越思考越智慧:我来讲故事(寓言) | ||
寓言性故事创编比赛:我来编故事 | ||
4、可“演”的文学 (儿童剧) | 写文章:儿童剧与成人剧之异同论 | 1、具备对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辨析能力 2、具备儿童剧的创编表演与组织能力 |
演出DIY:儿童剧演出活动(自编自导自演) |
(二)课程内容
本门课程在对学前教育行业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儿童文学发展趋势,分析岗位所需掌握的相应技能,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本课程以对学生的儿童文学接受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任务教学为主线,将儿童故事与寓言、童谣与儿诗、图画书阅读与欣赏、儿童剧创编确定为为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每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技能。
表二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项目编号 | 项目 名称 | 项目 内容 | 细分任务 | 任务目标 | 参考 学时 | |
1 | 可“唱”的文学 | 童谣儿诗 散文 | 中华童谣大搜集” | 1、具备童诗、童谣的搜集整理能力 2、具备童诗、童谣的诵读、吟唱能力 3、具备童诗、童谣的欣赏与创编能力 | 2 |
10 |
我来读童谣(儿诗) | 2 | |||||
模仿秀:儿诗仿编活动 散文仿编活动 | 4 2
| |||||
2 | 可“视”的文学 | 图画书 | 我知道的图画书:图画书知识大搜集活动 | 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公众宣讲能力; 3、具备图画书阅读、鉴赏能力; 4、具备图画书教学设计能力
| 2 |
8 |
我眼中的图画书:图画书宣讲活动 | 2 | |||||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图画书欣赏活动 | 2 | |||||
图画书应该这么教:图画书教学设计活动 | 2 | |||||
3 | 可“听”的文学 | 故事与寓言 | 主题讨论:故事里面有什么? | 1、具备儿童故事的讲述能力 2、具备儿童童话创编能力 3、具备儿童寓言内涵与意义的深度挖掘能力 4、具备故事治愈能力。 | 2 | 10 |
多么美妙的音符:我来讲故事(童话) | 4 | |||||
越思考越智慧:我来编故事 (寓言) | 4 | |||||
4 | 可“演”的文学 | 儿童剧 | 写文章:儿童剧与成人剧之异同论 | 1、具备对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辨析能力 2、具备儿童剧的创编表演与组织能力 | 2 |
8
|
演出DIY:儿童剧演出活动(自编自导自演) | 6 |
表三 课程内容与任务成果表
项目 | 细分任务 | 任务成果 |
项目一: 可“唱”的文学 | 主题讨论:故事里面有什么?“ | 活动(讨论) |
越思考越智慧:我来讲故事(寓言) | 活动(故事汇) | |
治愈性故事创编比赛:我来编故事 | 作品(故事) | |
项目二:可“视”的文学 | 我知道的图画书:图画书知识大搜集活动 | 文章(图画书概论) |
我眼中的图画书:图画书宣讲活动 | 宣讲稿+活动(宣讲会) | |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图画书欣赏活动 | 活动(讨论)+活动(展演)+作品(评论性文章) | |
图画书应该这么教:图画书教学设计活动 | 教学设计文稿+PPT+展示活动 | |
项目三: 可“听”的文学 | 中华童谣大搜集” | 童谣辑 |
我来读童谣(儿诗) | 活动(朗诵会) | |
模仿秀:儿诗仿编活动 | 作品(诗歌) | |
作品(童谣) | ||
项目四: 可“演”的文学 | 写文章:儿童剧与成人剧之异同论 | 文章(儿童剧与成人剧之比较论) |
演出DIY:儿童剧演出活动(自编自导自演) | 作品(剧本)+活动(演出)+活动(总结会) |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与实施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本课程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本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从项目描述到单元教学设计再到课时设计都做了详尽而具体,并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表四 教学项目描述(以项目二为例)
学习内容: | 项目2:可“唱”的文学 参考学时:10学时 | ||
学习目标 | 1、具备资料搜集、整理并整合的能力; 2、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具备儿童文学作品的诵读能力; 4、具备儿童诗歌的欣赏能力; 5、具备儿童诗歌的创编能力; 6、具备儿童文学体裁的感知、分析、判断能力; 7、具备初步的童谣、童诗的研究能力。 | ||
学习任务 | 任务名称 | 学习内容 |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
1、“中华童谣大搜集” | 童谣 |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 |
2、朗诵会:我来读童谣 | 诵读的方法 |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 |
3、模仿秀:儿诗仿编 | 儿诗;写作 |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 |
考核标准 | 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任务成果考评(成果考评)+综合测评。过程考评占40分,成果考评占40分,综合测评占20分。 | ||
学习场所 | 普通教室+图书馆(书库、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 | ||
教学准备 | 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课件(有的需要),提供教学场地和设备。 |
表五 单元教学设计(以项目一为例)
任务名称 | 治愈性故事创编 | 学时 | 10 | 学生人数 | 40 | ||
指导教师 | 王学凯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
任务地点 | A408教室 | 所需设备 | 多媒体、黑板 | ||||
任务要求 | 针对案例中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治愈性故事创编。1000字左右,文字通顺,结构完整,能达到一定的心理治愈作用。 | ||||||
阶段 | 教师 | 学生 | 学时 | ||||
创设情境 | 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 学习案例,理解并思考问题 | 1 | ||||
确定任务 | 确定任务,督促指导 | 明确任务,准备工作 | 1 | ||||
自主学习 | 相关知识讲解;指导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 接受咨询,督促指导 |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根据任务要求,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构思并撰写 | 4 | ||||
效果评估 | 组织评估,总结反馈 评估形式:现场答辩 | 接受评估。自评与互评。 自我总结 | 4 |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全程贯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监督和协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小组讨论:每个学习情境都是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互通有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案例教学:课程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有案例库,在主讲教师分配项目任务之前和项目任务完成之后,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任务的引入、分析或总结;
讲授法: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学生介入课程、融入项目。
(三)教学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教学。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某些适合展示的教学内容,采取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作业评估阶段,也可采取这种教学手段。
2.建立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推行自主学习。
在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设施,因此,本课程在课程网站建成的基础上,借助课程网站里丰富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推行现场教学,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与本市多家幼儿园进行合作教学,开发真实性的教学任务,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对接。
五、考核方案
在考核方面,本课程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的评估力度,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1. 采取“过程考评+期末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2.课程总成绩=过程考评(80)+期末考评(20)
3.过程考评成绩=单项任务成绩×任务总数。
4.单项任务成绩=过程表现成绩+任务成果成绩
5.任务成果考评模拟教师招聘过程中的讲课环节与面试环节进行。主要是采取答辩的形式。
表五 课程考评表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任务考评)80分 | 期末考试 20分 | |
素质考评(20分) | 任务成果考评(60分) | ||
考评实施 |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 以成果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效果为准 | 试卷形式 考察基础知识 |
考评标准 | 据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情况评定 | 任务成果符合岗位工作需要 | 卷面成绩 |
表六 细分任务考评表
考评项目 | 自我评估 | 小组互评 | 教师评估 | 备注 | |
素质考评20 | 工作纪律6 | ||||
道德意识6 | |||||
协作精神8 | |||||
实操考评80 | 任务方案30 | ||||
实施过程40 | |||||
完成情况10 | |||||
其他 | |||||
合计100 | |||||
综合评价100 |
六、教学资源
1、自编讲义《儿童文学实务》
2、课程标准《儿童文学实务课程标准》
3、学习任务单
4、学习记录单
5、实训大纲
6、实训指导书
(二)教辅资源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2.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3.方卫平.《幼儿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4.方美波.《幼儿文学作品导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5.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2月
6.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3月
7.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北京:21世纪出版社,2006年9月.
8.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3月
9.梅子涵.《相信童话》 》[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9月.
10. 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
(三)网络资源
1.中国儿童文学网
2.儿童文学资源网
3.公益小书房网站
4.儿童文学在线阅读
5.中国寓言网
6.童心文学网
7.阳光未来城
《幼儿文学》课程组
2020年8月
单元设计根据不同授课班级略有调整,大一新生侧重于课堂讨论,大三学生侧重于理论于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