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
王学凯

1
2
3
4
5
  • 专业技能竞赛专题

任务3 儿童歌谣吟唱赏析

发布时间:2018-11-27 13:21   发布人:王学凯   浏览次数:1315

任务3 歌谣赏析、创编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辨析两首儿歌,进一步掌握儿歌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儿歌的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创编儿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掌握创编的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教学重点:1 在比较分析儿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女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局

部创作的练习,活跃思维。

2加强科际联系,运用音乐、美术,提高学生对儿文的赏析能力。

3学习儿歌创编

教学难点:1 儿歌的立意与构思

2 创作

教学课型:理论 实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课外补充作品。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儿歌欣赏《春雨》《雨点沙沙》)

1 引杜甫《春夜喜雨》:老师简评:描绘春夜雨景,表现作者喜悦心情。 2 创设情境:勾起学生童年的雨中记忆:也是这样一个夜深人静的雨夜,窗外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从屋檐上落下的水滴,发出清晰的“滴答滴答”声音,假如你此时正静静趴在窗前看雨、听雨,会想到什么呢?

二分析作品《春雨》

1 请一名学生朗读,同学闭眼静静感受想象春天的脚步、春雨的声音。

2 一开篇就用“滴答滴答”来形容雨声,为什么要以春雨为背景?为什么要选取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来独白?

3 教师引导,请学生归纳总结,这首儿歌的立意构思上的特点

(1)立意上《春雨》表现的是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景象。

(2)在构思上儿歌没有泛泛落笔,直抒胸臆,而是紧扣幼儿心理,有代表性的选取几种植物代表万物进行选材,同时结构上首尾呼应,构成回环美,象一首歌。 4 作品的音乐性强,使用哪些修辞方式?节奏韵律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好处在哪?老师启发学生回答。

(1)采用拟人、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

(2)句式比较灵活,句句押a韵,节奏鲜明,较舒缓

5学生自由朗读,再次感受《春雨》

比较分析《雨点沙沙》

1 朗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请一位同学用语言简单描绘所感受的画面。 2 比较分析

(1)题材上:与前者相同

(2)立意上:《雨点沙沙》表现的是春雨来临里万物欢乐喜悦的景象。

(3)构思上:《雨点沙沙》首句就让人联想到春雨轻轻地落在花园、鱼池、田野里,但绝非如唐诗所说的“润物细无声”而是静中有动,在沙沙的雨声背景中,我们仿佛听到万物欢呼的声音,形成意境美,象一幅画

(4)修辞方式:采用拟人、反复、排比

(5)节奏韵律: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押a韵

3学生齐声朗读

四局部创作练习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不同于所学作品的春雨形象,如:春雨是春姑娘长长的头发,美丽飘逸/春雨是云姐姐扯断了的珍珠项琏,晶莹透彻/给大地绣图案的春雨,描绘美丽勤劳的姑娘的形象/春雨是母亲的乳汁,伟大、无私、崇高。/

总结全课内容

六儿歌创编

(一)导入

创作前的准备:1 热爱生活,深入幼儿生活

2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二)创作原则:

1 贵在自然率真:古人把儿歌视为:“天籁”,认为它“天机活泼”,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花散月前,无心飞舞”。中无雕凿的。这确乎道 出儿歌艺术的真谛。因此,儿歌创作的要求首推自然率真。即真切地表达孩子们的思绪、情感、意趣。儿歌展露的是一片童心的天地,字里行间洋溢羊童真童趣。如《月芽儿》(范永昭)、《瀑布》(冯杰)、《老虎和乌龟》(虞运来)。

具备孩子率真的感情是成人作者进行儿歌创作的前提。这就要求深入体察儿童的生活情状,把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的神韵。但也必须同承认,儿歌是最不容易释放成人主体意识的体裁。作者只有把自我的所思所感和审美角度移位转换,与儿童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方可创作出佳作。

2 求高的艺术品位:

作为儿歌,即使是只有短短几行,也应是艺术品。儿歌也不排斥实用性,也不忌讳某些有助于幼儿教育的“针对性”但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儿歌必须具备文学性。

1)选材: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如郑春华《排好》。

从幼儿生活中选取多方面的题材P81《幼儿文学教程》如张继楼《共伞》,作者善于用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来表现“友爱“的主题:”招招手,笑一笑,伞下多了一双脚,“,没有对话,只有几个动作,却写出了纯朴自然的童贞之心。

2)形象:形象 是文学创作的核心,有载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形象是儿歌的成功关键。儿歌形象主要来自儿童的生活,有艺术素养的作者总是善于在千姿百态的生活中捕捉幼儿所能理解、感受的具体物象加以描绘。如张继楼《共伞》儿歌的形象时常借助作者丰富的联想、幻想并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展现。黄庆云《摇篮》P101《幼儿文学教程》(核心)

3)构思:是作品成败的关键。题材选好,还需从艺术上按一定的结构和思路加以处理即构思。《幼儿文学教程》P81

A 要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避免标语口号:如儿歌:“小弟弟,学捏泥,不捏鸡,不捏鸭,捏出一台拖拉机,要为四化出力气。”最后一句在上显得空洞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如何改?“突突突去耕地”就具体可感,而且与幼儿的生

活紧密联结起来。又如:两首 题材相似的儿歌比较:妹妹走路踮起脚,出出进进不吵闹。问她为啥这么乖?悄悄跟妈说得好:叔叔下夜班,现在在睡觉,让他休息好,好把机器造。另:“妙妙”小猫叫,“妙妙”小猫叫,。小猫小猫你别吵,昨天阿姨上夜班,还在睡觉。“小猫点点头,轻轻地,轻轻地,走掉了。

B 要新颖、有趣,富于想象,切忌平铺直叙和雷同:如《小熊过桥》让笨乎乎、怯生生的小熊过颤悠悠的小桥,显得独具匠心。《幼儿文学教程》P82

C 也可以写得含蓄些。如《给泥娃娃洗澡》:泥娃娃,可脏啦,/拿盆水,洗洗吧,/越洗泥越多,/娃娃没影了 泥娃娃和别的娃娃有什么不同呢?

(4) 结构:儿歌篇幅短小、精炼,要求其结构要紧凑。要做到这点内容上要有跳跃性,不必面面俱到。如《浇花》。

5)语言:首要问题(节奏、韵律)象不象一首儿歌取决于儿歌的语言。 节奏又叫节拍,它是由音节的组合,诗句的停顿决定的。节奏 要鲜明,句式要大体整齐。儿歌的句式一般以三、四、五、七言为主,行数以成双为多。大致节奏是三字句为二拍,五字句为三拍,七字句为四拍。如:三言:小/弟弟,小/妹妹,手/拉手,来/看戏。五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七言:工人/叔叔/本领/强,造座/大桥/长又/长

韵律(押韵):指相关句子的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造成音响上的和谐动人。一般说短小的儿歌要求一韵到底(连韵)但要避免一首儿歌用同一字重复押韵(子字歌、头字歌 除外)如《小蚱蜢》隔行押韵,有的儿歌根据内容的需要转韵如《孙悟空打妖怪》,不是一个韵脚,而是由几个韵脚组成。这些押韵都要为内容服务,不要为押韵而押韵。

6)表现手法:增强儿歌表现力

列宁:“如果你给儿童讲童话时,期中的鸡儿、猫儿不会说人话,那么儿童就不会对它产生兴趣的。”手法有:拟人、比喻(可使儿歌生动形象,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含意如《桃花》、《小猫画画》)反复、比兴(打比方,借丰富的联想、形象的事物比方抽象的事物如《星》:“满天星,亮晶晶,好象青石板上钉铜钉。”)摹状(摹形、摹色、摹声)、夸张、顶针、设问、排比等

(三)作业:创作实践

1、给同学提供四幅富有童趣的画面,选择一幅创编一首儿歌。

2、加强科际联系,要求学生试给《春雨》谱曲(注意幼儿歌曲的特点)并将《雨

点沙沙》绘成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