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 儿童文学概述
第一节 导 言
教学目标:明确本学期课程特点、授课内容及要求
教学重点:课程特点
教学难点:方法
教学课型:理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处理:补充内容
教学方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早在2300年前,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孟子就曾有这样两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东汉的经学家赵岐在自己的著作里注解:“幼,犹爱也。爱我之幼,亦爱人之幼。”由此可见。古人早就重视对幼儿的教养工作了。
这节课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和怎么学习《儿童文学》这门课。
二 学习儿童文学的目的
儿童文学是幼教专业的必修课。因为儿童文学与早期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儿童的思维主要形象思维为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不仅给孩子以知识的教育 ,也会给孩子带来无比的欢乐。儿童文学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甚至在婴儿期就有这样的精神需求。文学语言是一种极富情感色彩的声音,成人若选择节奏鲜明、韵律谐调的儿歌。用柔美的声音读给孩子听,会起到安定婴儿情绪的作用。此时他不会明白这些声音代表的意义,但他会感到悦耳和喜悦。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对文学的需求常由被动的感知――主动的索取。因而,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和小学教师应该学好儿童文学,成为儿童与文学的重要媒介。
2.为适应幼儿园教学的需要
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小学教育形式的特殊性。在幼儿园里,游戏活动就是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在大量的游戏活动时间里,老师若能自如地运用幼儿喜爱的儿歌、故事、戏剧等文学形式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幼儿园课程的语言教材一是幼儿文学作品。即便常识、体育、音乐等课教师也常运用儿歌、故事等形式组织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直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儿童文学一直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联。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上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叶圣陶先生曾就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作过相当精辟的论述:“给
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做的。
进入新世纪,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又重新被语文教育界所发现和接受。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新课标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就是使儿童文学重新走进语文教材和校园文化建设。(经典作品《母鸡萝丝去散步》)儿童文学是与儿童的成长相伴随的。在小学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学习、阅读融贯于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和各项活动中。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发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文学作品。据统计,以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的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看,儿童文学作品就占了总篇目的80%以上。
3.为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需要
教师长期生活在儿童中间,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社会不断发展,儿童对文学的需求也是不断翻新(不同时期的儿童对文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就肩负着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重任。所以,学习儿童文学是为了使用,也是为了“再创造”。例:郑春华,王一梅
三、方法
幼儿文学是以儿童为对象(0-7岁),因此很少有深奥的道理和难懂的词。所以易懂,然而易懂不等于易学。一篇作品要学会分析,还要掌握创作规律和特点。这都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掉以轻心。
儿文属于语文学科,但从教学要求和内容上看,有自己的特点,学习方法也有其特殊性。
1、教学要求:(1)掌握基本理论(2)学习儿童文学的鉴赏和创作(3)积累儿童文学相关方面的知识(4)掌握一些儿童文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学习儿童文学的基本过程:通读作品――学习理论――分析创作
要熟悉儿童的生活:有意识地接近儿童,观察他们的言行,“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以孩子的耳朵去听,以孩子的心灵去体会”,也不妨让自己重返童年时光,
并经常把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素材记录下来。童年不同样。因此要学好儿童文学,就要了解孩子,就要自己得有童真、童趣。
讨论:
1、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儿童文学?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作业: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在题材、美学风格上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