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第2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10 16:16   发布人:李运昌   浏览次数:164

(一)对外交通概况

陸路方面:

東路:自营州(辽宁)至高麗之平壤。

南路:自永昌(雲南)經骠Piào國(緬甸)而入 天竺(印度)。

西路:自敦煌出玉門关,然後分成北、中、 南三支線,分別通至中亞、波斯(伊朗)及天竺。

北路:分兩線,一由中受降城(內蒙古包頭 西南)至阿尔泰山,一由雲中(山西大同 )出与近塞蕃族相通。

海路方面:

東路:分別由登州(山東蓬萊)或揚州等地 啟航而達日本。

南路:由廣州出發,經马六甲海峽至天竺及 大食(阿拉伯)等地。

▲上述陆海路的开通,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陆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

陆路:中国长安——东罗马君士坦丁堡,全长11000公里

特点:由地区政府支持鼓励变为中央政府直接经营管理。

设施: 河西走廊-天山西北 驿馆-捉馆官:镇、军、守捉均有驻军,兼事屯田,开发土地,生产粮食。

主要国家:波斯、大食、东罗马

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

 1. 中國大量物資透過海上絲路外傳

    A.歐洲、非洲-茶葉、瓷器、絲綢…

    B.東亞、東南亞-絲綢、瓷器、漆器、銅鏡、書籍、銅錢……

 2. 外國物資也透過海上絲路進入中國

    A.日本、朝鮮-折扇、人参、貂皮…

    B.東南亞-珍珠、象牙、麝香、香料、檀木、玳瑁、犀角、翡翠……

(二)对外交流概况

◎陆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大陆桥 ,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作为欧亚大陆的大动脉,承担着世界历史发展主轴的重任,是中外文化的桥梁。交流有一下五个方面:

1 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的交流:棉花、胡麻、蚕豆、西瓜、黄瓜、石榴、大蒜、玉葱、芫荽(yánsui)、苜蓿、葡萄、核桃、胡萝卜、红花;花生、芋头、茄子、白菜、韭菜、芹菜、辣椒;大宛马;养蚕缫丝
2
、工业品和工业技术的交流:织绸机和丝织技术、钢铁和炼钢术、造纸术、制瓷术;制糖法、葡萄酒制造法、玻璃器皿及制造技术;阿拉伯药材

3、乐舞技术的交流:隋九部乐以龟兹乐为主;唐十部乐以西域乐为主。西域乐舞对隋唐乐舞影响很大。

4、宗教思想方面的交流:祆教 景教 摩尼教 伊斯兰教

5、天文历算的交流:西行求法僧 印度来华僧

印度-阿拉伯数字、印度笔算法、三角函数 一行大衍历

二、华夷一家的大唐帝國

(一)大唐帝国內部的民族融汇

   1. 胡漢融合-華夷一家

    A.五胡到隋唐已不見於史冊記載     →融合成「新漢族」  

    B.隋唐皇室為胡漢融合的「關隴集團」

       a.隋唐皇室具有胡人(鮮卑)血統

       b.唐太宗氣度恢弘:「自古皆貴華夏,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c.
唐太宗任用外族擔任文官、武將     

波斯人李元谅 武康郡王   日人晁衡 安南都护   阿拉伯人李彥昇(進士及第)   突厥人哥舒翰、契丹人李光弼、高麗人高仙芝等

    由於唐室不重「夷夏之防」,异域文化在中國流行。

   民間:胡樂、胡舞。

朝廷:正式典禮也以胡曲是尚。

娛樂活動:擊鞠(馬球)、繩技、雙陸等。

服飾:受胡風影响,較為開放。

婦女行為与裝扮:大胆開放。   

唐朝服飾文化

 服飾文化:集各地風尚之大成

A.帔帛:仿自中天竺的披肩                 B.簪步搖:源自波斯流行的耳環

C.小頭鞋履窄衣裳:西域時尚

D.半胸酥嫩白雲繞、粉胸半掩疑晴雪:印度的流行風

三种组合:襦裙装 胡服 女著男装

三种样式:长裙曳地   半臂外着   彩帛披肩

(二)大唐帝國与外部的文化交流

   1. 唐帝國的盛衰與周遭外族的盛衰有深刻的互動關係
     A.
隋末唐初:李淵起兵初,曾向東突厥可汗稱臣-免除後顧之憂

     B.唐帝國強盛時:西、北外族君長紛紛入貢

     C.唐中衰後:a 飽受邊族勢力擴張威脅  b.聯某一外族牽制另一外族

     D.中唐以後:a.聯合回紇或南詔牽制吐蕃

                 b.與回紇實施「絹馬交易」與吐蕃實施「茶馬交易」

(三)接受唐文化程度不同 的国家和地区   

A.唐化程度很深:新罗、日本、越南

B.保有本族文化:突厥、回紇、吐蕃

 a.西突厥被唐高宗蘇定方打敗後→西遷融入回教世界,其後裔建立塞爾柱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b.回紇進入西域→成维吾尔族祖先

 c. 吐蕃吸納尼泊爾的佛教→塑造独树一帜的西藏文明

 

 三.東亞文化圈的形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  

 東亞文化圈的范围

 1. 範圍  A.包括:中國、越南、日本、朝鮮半島等亞洲東部地區

         B.經濟型態相似,生活方式類似

 2. 廣受中國文化影響:A.自秦漢以來:(越南北部從秦到唐是我國領土)

                      B.隋唐時期形成「東亞文化圈」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要素    

  1. 形成要素:漢字、儒教、法律制度、中國化佛教、中國科技

  2. 情形:A.漢字:a.成日本、朝鮮、越南上層社會的共通文字

                  b.大量進口中國書籍,閱讀中國經典,接受中國文化價值觀

           B.儒教:將學校與孔廟結合-「廟學制

孔廟:唐朝貞觀四年(630年),皇帝下令各州縣學校都要有孔子廟,自此孔廟遍及中國。(廟學制:孔廟與學校結合    

平假名:學問僧空海仿中國草書發展出平假名

片假名:吉备真备仿中國楷書偏旁創立片假名
遣隋使、遣唐使与中日文化交流

唐代文化東傳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產 生很大的影響:

1.      政制方面:日本孝德天皇模倣唐代之政制,進行「大化革新 」,確定其官制、田制及刑法等。

2.      文字方面:日本倣效漢字,創「平假名」、「片假名」,為日本現行文字之始。

3.      文化方面:日本的工藝建築、風俗、服飾、醫學等,無不受 中國的影響,如京都城的規劃,則模仿長安,而飲茶風氣,都是傳自中國。

4.      宗教方面:佛教自中國傳入後,逐漸盛行,日僧來華漸多, 加速文化之東傳。如僧侶空海帶回大批密宗經典 ,在日本建立了真言宗;中國和尚鑒真東渡日本 ,成為日本律宗初祖。

 

(二)政治秩序的建立:天可汗秩序

    1. 始自:唐太宗滅東突厥

         A.西、北君長奉上「天可汗」尊號

         B.成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2.「天可汗」的職責

         A.調動各國軍隊維繫國際和平
         B.
仲裁各國糾紛

    3. 式微:安史亂後,唐朝  勢力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