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对外文化交流。
1、起因:甘英出使受阻;罗马东征受挫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泉州、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西周、东汉)和南海起航线。
◎海上柑橘之路:北非
2、准备:秦朝经略岭南,凿灵渠,建郡县,使番禹地区成为越过南海与东南亚进行海上贸易的中心,这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了必要的准备。
3、形成:“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东汉(特别是后期)航船已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罗马。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真正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4、意义:汉代印度洋远洋航路的开辟与东西方海上大动脉的形成,揭开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崭新篇章。
它对增强中国人民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红海、地中海等地区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对扩大古代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外交影响,对推动国内经济生产、科学技术、航海事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与深远的影响。
七.纸的发明与外传。
1、前2-灞桥纸:大麻和苎麻 2、公1-蔡侯纸:汉和帝 桂阳人
3、公3-密香纸:交趾 西晋 4、公4-朝鲜:东晋 摩罗难陀 百济
5、公7-日本:285-王仁 610-昙征 和纸 6、公8-大食:751怛罗斯 撒马尔罕纸
7、11-东罗马:埃及-摩洛哥 非洲 8、12-欧洲:阿拉伯-埃及-西班牙 1150
竞争-法国1189 意大利1276
抵制-德国1312 英国1490
八.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
佛教在印度
公元前6-5世纪古印度:原始佛教的创立
创始人释迦牟尼(尊称,释迦这个种族的一颗珍珠、一位圣人),又称佛或佛陀(梵语Buddha的音译,意思是“觉者”、“觉悟了真理的智者”),与孔子所处时代大致相当。
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阿育王大弘佛法,先后传入亚、欧、北非,并扎根在中亚众国,成为世界性大宗教。
公元12世纪末:佛教在印度全境已被彻底消灭,到1891年再度振兴。
派系分化:大小二乘,空有二宗
v 小乘佛教:佛教原先比较注重个人解脱;
v 大乘佛教:强调慈悲普度。
v 大乘佛教——“空宗”;
v 认为诸法本原之“识”则是真实的——“有宗”。
v 概括地说,印度佛教有三大系:
v 中观宗(大乘空宗称为般若空宗,即中观宗)
v 瑜珈宗(即大乘有宗)
v 密宗(佛教与婆罗门教调和而成)。
v 印度本土:1800年(前6-公12)
v 初期600:部教佛教形成期-上座 大众
v 南传和北传 巴利语系
v 中期600:显教大乘发展期
v 汉语系
v 后期600:大乘密教流行期
v 藏语系
关于藏传佛教:
v 北传佛教的一支,集中于西藏地区,俗称喇嘛教,即密教。
v 藏蒙系统的佛教是从公元7世纪中叶开始传入的,松赞干布受到其两个妻子即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的影响而接受佛教。
v
v 北传佛教的一支,集中于西藏地区,俗称喇嘛教,即密教。
v 藏蒙系统的佛教是从公元7世纪中叶开始传入的,松赞干布受到其两个妻子即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的影响而接受佛教。
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正式传入。
▲前2年西汉哀帝 博士弟子景卢 尹存经 浮 屠经 历史坐标和故事
“西方有神,其名为佛,形如陛下所梦”
洛阳 迦叶摩腾 竺法兰 四十二章经
兰台石室 永平求法 早570年
佛教翻译有安译和支译两大系统。
安译(安世高)属于小乘佛教;支译(支娄迦谶)属于大乘佛教
《大智度论》:“般若者,秦言智慧也。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
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义净)
中国化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八宗:密 禅 天台 净土 法相 华严 律 三论
影响中国哲学、文学、书法绘画和雕塑建筑等。
佛教启示:处逆如顺 安贫随缘 与世无争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三教”,在修心养性上,达成了一致看法。
最早的佛寺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现存著名佛寺:佛光寺 龙藏寺 华严寺 少林寺 千佛寺 潭柘寺 大觉寺 大钟寺
佛光寺四绝: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世界著名寺院:不丹虎穴寺 泰国白龙寺 印尼普兰巴南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