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经典影片《流浪地球》赏析

发布时间:2025-02-19 10:51   发布人:马慧珍   浏览次数:30

授课时间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经典影片《流浪地球》赏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科幻电影的基本元素,掌握从科学设定、视觉特效、叙事结构等角度赏析《流浪地球》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影片片段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未来的思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剖析《流浪地球》中的科学设定,理解视觉特效如何服务于故事,分析叙事结构的独特性。

2. 难点:探讨影片所反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对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

播放科幻电影混剪视频,包含《星际穿越》《阿凡达》等,提问学生对科幻电影的印象和喜爱的原因,引出《流浪地球》。  

 介绍《流浪地球》的基本信息,如导演、主演、上映时间、票房成绩,以及它在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1. 借助PPT展示,讲解影片中的科学设定,如太阳氦闪、行星发动机、洛希极限等。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定的科学性和想象力,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代表发言。  

 1. 播放特效精彩片段,如行星发动机启动、地球逃离木星等。2. 从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特效制作技术等方面分析,让学生体会视觉特效如何营造震撼的视觉效果,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1. 梳理电影的叙事线索,以刘启等人的冒险经历为主线,联合全球救援行动这条暗线,分析多线叙事的作用。2. 探讨叙事节奏的把控,如紧张救援与温情家庭戏份的穿插,如何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影片中体现了哪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元素在影片中起到什么作用?”2. 总结影片所传达的对家园的热爱、对希望的坚守以及全球合作的价值观。  

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鼓励学生课后观看更多优秀科幻电影,如《火星救援》,对比不同影片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第三版)》,张险峰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2月

2)、《中国经典电影解读》,贺昱 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年2月

3)、《世界电影经典解读》,周文 著,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年8月

4)、《影视美学》,彭吉象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5)、《影视鉴赏》,陈旭光、戴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