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摄影用光

发布时间:2025-02-07 09:46   发布人:王翠平   浏览次数:37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技术素养。
思政案例

  • 案例:故宫博物院发布的短视频《紫禁城的雪》,通过巧妙的光影运用,展现了雪后故宫的静谧与壮美,传递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 讨论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光影技巧提升视频的艺术性,同时传递文化内涵。



课件

3.1 摄影用光.ppt

教案

3.1 摄影用光.pdf

视频

3.1 摄影用光.mp4


学生作品

24电商5班

郝鸣羽雪.mp4

202427010530赵明慧.mp4

安宇琪.mp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哪种光源属于“硬光”?
    A. 阴天时的自然光
    B. 柔光箱中的闪光灯
    C. 未加修饰的正午阳光
    D. 透过窗帘的室内光线

    答案:C
    解析:硬光由小且集中的光源产生(如直射阳光),阴影锐利;柔光则通过散射(如柔光箱、阴天)变得柔和。


  1. 逆光拍摄时,为了保留主体细节,摄影师通常需要:
    A. 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
    B. 对背景进行补光
    C. 开启相机的HDR模式
    D. 使用反光板或闪光灯对主体补光

    答案:D
    解析:逆光易导致主体欠曝,通过反光板或闪光灯补光可平衡主体与背景亮度。


  1. 在人像摄影中,主光(Key Light)的主要作用是:
    A. 照亮背景以增强氛围
    B. 消除所有阴影使画面扁平
    C. 作为核心光源决定画面明暗基调
    D. 仅用于强调人物发丝轮廓

    答案:C
    解析:主光是布光的核心光源,占比60%-80%亮度,其他光源(辅光、轮廓光)围绕主光展开。


  1. 以下哪种光线方向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纹理?
    A. 顺光
    B. 侧光
    C. 顶光
    D. 底光

    答案:B
    解析:侧光通过阴影与高光对比突出物体轮廓和表面细节(如人像的鼻梁、静物的纹理)。


  1. “混合光”场景中,摄影师需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A. 光源数量过多
    B. 不同光源的色温差异
    C. 光线强度不足
    D. 阴影方向混乱

    答案:B
    解析:混合自然光与人造光时,需统一色温(如用白平衡校准或添加滤光片),避免画面出现色彩偏差。

2:光的质感与方向实践(20分)

任务目标

通过调整光源的质感(硬光/柔光)方向(顺光/侧光/逆光),拍摄同一静物(如苹果、书本等),分析不同光线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操作步骤

  1. 设备准备

    • 相机/手机、三脚架

    • 可调光源(如台灯 白纸/柔光布)、反光板

    • 静物对象(如水果、杯子)

  2. 硬光拍摄

    • 使用未遮挡的台灯作为硬光源,分别从顺光、侧光、逆光方向拍摄静物,记录阴影和质感表现。

  3. 柔光拍摄

    • 在台灯前加柔光布或白纸,形成柔光光源,重复上述三个方向拍摄。

  4. 对比分析

    • 哪种光线更适合表现静物质感?

    • 逆光拍摄时,硬光与柔光的画面差异是什么?

    • 如何通过补光改善逆光下的主体细节?

    • 整理6张照片,对比硬光与柔光在不同方向下的效果差异。

    • 撰写200字报告,说明以下问题:


评分标准

  • 技术操作(10分):光源调整准确,照片对焦清晰,曝光合理。

  • 分析深度(10分):能准确描述光影变化,提出合理补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