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
袁玉鹏

1
2
3
4

第三模块背影

发布时间:2020-03-12 21:23   发布人:袁玉鹏   浏览次数:234

课    题

第三单元  背影

学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让学生领会善待亲人、珍视亲情的主题。

教学内容

《目送》、《亲情伞》、《背影》、《许三观卖血记》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抓住一个特征在多种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及哲理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

授课主要内容

授课过程

时间分配

导入:

满文军《懂你》

 

 教师播放一遍《懂你》,请同学们在感受歌曲的意境

2分钟

介绍《目送》、龙应台

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响彻台湾大地,同年出版的《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接着出版的《野火集》更是风靡台湾,但是这位作家就在她事业处于巅峰之时,却随着丈夫旅居瑞士,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十多年后再回台湾,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将台北市的文化事业搞得风生水起。这就是龙应台,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的一篇散文《目送》。

简介龙应台: 女,祖籍湖南衡山,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1982年获得肯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1983年回台湾,任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销售一空,诗人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野火集》出版,不到一个月,再版24次,野火成为那个时代台湾的集体符号。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99-2003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20087月《目送》出版.

2003年,马英九连任台北市长,要求龙应台再做一届文化局长,文化界要求她留任的呼声也很高,但龙应台却坚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那时我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周末,没有个人生活。”龙应台说,突然感觉,“会不会你赢得了全世界,但你失去了你的孩子?”

《野火集》

 1984年的台湾,正处于热切希望突破现状、冲撞权威的八十年代,20年后看来,那也是充满了台湾命运的种种契机的时代。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个人投书会演变成一股燎原野火,借着口传、影印本、大字报,一个学英美文学批评的女子成了推动社会说真话的能量来源!1985年《野火集》成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再版24次,后势野火更惊人,说野火是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一点不为过。

 

教师介绍《目送》、龙应台。

5分钟

一、 诵读《目送》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学生诵读《目送》,感受意境。

2分钟

三、项目角色扮演《目送》

 

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华安、父亲、我,认真体会其中的情感。

15分钟

、亲情伞
最难忘是江南
孩时的一阵大雷雨
下面是漫漫的水乡
上面是闪闪的迅电
和天地一咤的重雷
我瑟缩的肩膀,是谁
一手抱过来护卫
一手更挺着油纸伞
负担雨势和风声
 
多少江湖又多少海
一生已度过大半
惊雷和骇电早已惯了
只是台风的夜晚
却遥念母亲的孤坟
是怎样的雨势和风声
轮到该我送伞去
却不见油纸伞
更不见那孩子
 

朗诵《亲情伞》,体会作者的情感

15分钟

五:项目

写同名诗歌《目送》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目送》,根据《目送》表现情感要求同学们写诗歌《目送》,教师评价。

15分钟

六、播放《献给妈妈的爱》,

让学生再歌曲再次感受到母爱的升华。


七、项目

讨论:华安为什么与龙应台有了距离?

分组讨论,

教师予以评价


八、人生的道路上,朋友或者亲人之间,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误解隔阂。如果我们不多一些沟通和包容,这扇大门将永远关闭着,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开那扇门,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孤独与寂寞。

教师总结

15分钟




导入:《许三观卖血记》

1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同名人物有赛艇运动员、医生等。

2.王安忆评《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麼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麼一点不循常情,成了英雄。比如许三观,倒不是说他卖血怎麼样,卖血养儿育女是常情,可他卖血餵养的,是一个别人的儿子,还不是普通的别人的儿子,而是他老婆和别人的儿子,这就有些出格了。像他这样一个俗世中人,纲常伦理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他却最终背离了这个常理。他又不是为利己,而是问善。这才算是英雄,否则也不算。许三观的英雄事迹且是一些碎事,吃面啦,喊魂什麼的,上不了神圣殿堂,这就是当代英雄了。他不是悲剧人物,而是喜剧式的。这就是我喜欢《许三观卖血记》的理由。

3.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有着好奇心,责任心……生活成了他活下去的动力,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虽然卖血可以成为他生活的经济来源,但是他没有用卖血来维持,除非在非常无可奈何或者无助的时候,他才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小说的具体情节非常生活化,就像讲述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也没有华丽的词汇,不过,在这个迷茫的时代,我们不必刻意去追求一些什么,只要存在着感觉,就已经足够了!

4.精彩片段赏析光从屋顶的几个地方透了进来,他就说:我要上屋顶去收拾一下,要不雨季一来,外面下大雨,这屋里就会下小雨。一乐听到了,就对许三观说:爹,我去借一把梯子来。许三观说:你还小,你搬不动梯子。一乐说:爹,我先把梯子借好了,你再去搬。梯子搬来了,许三观要从梯子爬到屋顶上去,一乐就说:爹,我替你扶住梯子。许三观爬到了屋顶上,踩得屋顶吱吱响,一乐在下面也忙开了,他把许三观的茶壶拿到了梯子旁,又端一个脸盆出来,放上水,放上许三观的毛巾,然后双手捧着茶壶,仰起头喊道:爹,你下来歇一会,喝一壶茶。许三观站在屋顶上说:不喝茶,我刚上来。一乐将许三观的毛巾拧干,捧在手里,过了一会又喊道:爹,你下来歇一会,擦一把汗。许三观蹲在屋顶上说:我还没有汗。这时候三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一乐看到三乐过来了,就挥手要他走开,他说:三乐,你走开。这里没你的事。三乐不肯走开,他走到梯子前扶住梯子。一乐说:现在用不着扶梯子。三乐就坐在了梯子最下面的一格上,一乐没有办法,仰起头向许三观喊:爹,三乐不肯走开。许三观在屋顶上对着三乐吼道:三乐,你走开,这瓦片掉下来会把你砸死的。一乐经常对许三观说:爹,我不喜欢和妈她们在一起,她们说来说去就是说一些谁长得漂亮,谁衣服穿得好。我喜欢和你们男人在一起,你们说什么话,我都喜欢听。

 

 


课后作业

写作:试着写一封自己的接收函。

 

 

 

授课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