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第三单元 背影 | ||
学时安排 | 2课时 | ||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让学生领会善待亲人、珍视亲情的主题。 | ||
教学内容 | 《目送》、《亲情伞》、《背影》、《许三观卖血记》 | ||
教学重点 | 1.学习本文抓住一个特征在多种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 ||
教学难点 | 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及哲理
|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 | ||
教学方法 | 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 | ||
授课主要内容 | 授课过程 | 时间分配 | |
导入: 满文军《懂你》
| 教师播放一遍《懂你》,请同学们在感受歌曲的意境 | 2分钟 | |
介绍《目送》、龙应台 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响彻台湾大地,同年出版的《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接着出版的《野火集》更是风靡台湾,但是这位作家就在她事业处于巅峰之时,却随着丈夫旅居瑞士,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十多年后再回台湾,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将台北市的文化事业搞得风生水起。这就是龙应台,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的一篇散文《目送》。 简介龙应台: 女,祖籍湖南衡山,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1982年获得肯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1983年回台湾,任“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销售一空,诗人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野火集》出版,不到一个月,再版24次,“野火”成为那个时代台湾的集体符号。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99-2003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2008年7月《目送》出版. 2003年,马英九连任台北市长,要求龙应台再做一届文化局长,文化界要求她留任的呼声也很高,但龙应台却坚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那时我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周末,没有个人生活。”龙应台说,突然感觉,“会不会你赢得了全世界,但你失去了你的孩子?” ◎《野火集》 1984年的台湾,正处于热切希望突破现状、冲撞权威的八十年代,20年后看来,那也是充满了台湾命运的种种契机的时代。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个人投书会演变成一股燎原野火,借着口传、影印本、大字报,一个学英美文学批评的女子成了推动社会说真话的能量来源!1985年《野火集》成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再版24次,后势野火更惊人,说野火是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一点不为过。
| 教师介绍《目送》、龙应台。 | 5分钟 | |
一、 诵读《目送》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 学生诵读《目送》,感受意境。 | 2分钟 | |
三、项目角色扮演《目送》
| 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华安、父亲、我,认真体会其中的情感。 | 15分钟 | |
四、亲情伞 | 朗诵《亲情伞》,体会作者的情感 | 15分钟 | |
五:项目 写同名诗歌《目送》 |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目送》,根据《目送》表现情感要求同学们写诗歌《目送》,教师评价。 | 15分钟 | |
六、播放《献给妈妈的爱》, | 让学生再歌曲再次感受到母爱的升华。 | ||
七、项目 讨论:华安为什么与龙应台有了距离? | 分组讨论, 教师予以评价 | ||
八、人生的道路上,朋友或者亲人之间,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误解隔阂。如果我们不多一些沟通和包容,这扇大门将永远关闭着,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开那扇门,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孤独与寂寞。 | 教师总结 | 15分钟 | |
导入:《许三观卖血记》 1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同名人物有赛艇运动员、医生等。 2.王安忆评《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麼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麼一点不循常情,成了英雄。比如许三观,倒不是说他卖血怎麼样,卖血养儿育女是常情,可他卖血餵养的,是一个别人的儿子,还不是普通的别人的儿子,而是他老婆和别人的儿子,这就有些出格了。像他这样一个俗世中人,纲常伦理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他却最终背离了这个常理。他又不是为利己,而是问善。这才算是英雄,否则也不算。许三观的英雄事迹且是一些碎事,吃面啦,喊魂什麼的,上不了神圣殿堂,这就是当代英雄了。他不是悲剧人物,而是喜剧式的。这就是我喜欢《许三观卖血记》的理由。 3.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有着好奇心,责任心……生活成了他活下去的动力,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虽然卖血可以成为他生活的经济来源,但是他没有用卖血来维持,除非在非常无可奈何或者无助的时候,他才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小说的具体情节非常生活化,就像讲述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也没有华丽的词汇,不过,在这个迷茫的时代,我们不必刻意去追求一些什么,只要存在着感觉,就已经足够了! 4.精彩片段赏析“光从屋顶的几个地方透了进来,他就说:“我要上屋顶去收拾一下,要不雨季一来,外面下大雨,这屋里就会下小雨。”一乐听到了,就对许三观说:“爹,我去借一把梯子来。”许三观说:“你还小,你搬不动梯子。”一乐说:“爹,我先把梯子借好了,你再去搬。”梯子搬来了,许三观要从梯子爬到屋顶上去,一乐就说:“爹,我替你扶住梯子。”许三观爬到了屋顶上,踩得屋顶吱吱响,一乐在下面也忙开了,他把许三观的茶壶拿到了梯子旁,又端一个脸盆出来,放上水,放上许三观的毛巾,然后双手捧着茶壶,仰起头喊道:“爹,你下来歇一会,喝一壶茶。”许三观站在屋顶上说:“不喝茶,我刚上来。”一乐将许三观的毛巾拧干,捧在手里,过了一会又喊道:“爹,你下来歇一会,擦一把汗。”许三观蹲在屋顶上说:“我还没有汗。”这时候三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一乐看到三乐过来了,就挥手要他走开,他说:“三乐,你走开。这里没你的事。”三乐不肯走开,他走到梯子前扶住梯子。一乐说:“现在用不着扶梯子。”三乐就坐在了梯子最下面的一格上,一乐没有办法,仰起头向许三观喊:“爹,三乐不肯走开。”许三观在屋顶上对着三乐吼道:“三乐,你走开,这瓦片掉下来会把你砸死的。”一乐经常对许三观说:“爹,我不喜欢和妈她们在一起,她们说来说去就是说一些谁长得漂亮,谁衣服穿得好。我喜欢和你们男人在一起,你们说什么话,我都喜欢听。”
| 。 | ||
课后作业 | 写作:试着写一封自己的接收函。
| ||
授课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