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1课时 认识、观察放线菌

发布时间:2020-02-06 18:26   发布人:徐中平   浏览次数:1710

放线菌是一大类形态极为多样(杆状到丝状)、多数呈丝状生长的原核微生物。它的细胞构造、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与细菌相同,革兰氏染色阳性放线菌实际上是细菌家族中的一员,但在菌丝的形成和以外生孢子繁殖等方面则类似于丝状真菌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放线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习居于土壤之中。每克土壤中含有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放线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较多。土壤特有的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引起的。  

  放线菌是产生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筛选出抗生素达9000种以上,每年还新增百余种。其中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占多数,而链霉菌产的抗生素又占放线菌总数的80%。

1.1.2.1形态结构

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另外,常见放线菌还有诺卡氏菌、小单孢菌等。

1)链霉菌形态构造

链霉菌为代表,放线菌菌体多呈丝状,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四部分组成。细胞壁富含肽聚糖,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细胞质大部分为均质的胞浆及核糖体和一些颗粒物质,除核糖体外没有其它细胞器。拟核内含裸露的核DNA放线菌的菌丝为细长、多分枝的长管,管内没有横隔,多分枝的菌丝长管是相互贯通的,管内有多条裸露的核DNA(拟核)。因此,放线菌虽然菌丝多分枝、发达,但实为单细胞生物。

2)菌丝组成

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基内菌丝

链霉菌基内菌丝匍匐生长于营养基质表面或伸向基质内部,一般无横隔膜,直径0.2~1.2μm,分枝繁茂,它们象植物的根一样,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基内菌丝无色或产生水溶性/脂溶性色素而呈现黄、绿、橙、红、紫、蓝、褐、黑等各种颜色把培养基染成各种美丽的颜色。放线菌中多数种类的基内菌丝无隔膜,不断裂,如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属等;但有一类放线菌,如诺卡氏菌型放线菌的基内菌丝生长一定时间后形成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基内菌丝或产生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把培养基染成黄、绿、橙、红、紫、蓝、褐、黑等颜色见图1-24、1-25、1-26

气生菌丝

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见图1-24、1-25

孢子丝

当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放线菌孢子丝的形态多样,有直形、波曲、钩状、螺旋状、一级轮生和二级轮生等多种,是放线菌定种的重要标志之一见图1-24、1-25

孢子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便分化为分生孢子。在光学显微镜下,孢子呈圆形、椭圆形、杆状、圆柱状、瓜子状、梭状和半月状等,孢子的颜色十分丰富见图1-25、1-26

  (3)菌落特征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见图1-26

小单孢菌属无气生菌丝,由分枝的基内菌丝顶端产生一个孢子。小双孢菌属和小四孢菌属放线菌在基内菌丝上不形成孢,而在气生菌丝顶端分别形成2个和4个孢子。

   诺卡氏菌属:具分枝状、发达的营养菌丝,多数无气生菌丝。当营养菌丝成熟后,以横隔分裂方式突然产生形状、大小较一致 杆菌状、球菌状或分枝杆菌状的分生孢子。

4)生长繁殖 

放线菌以无性方式繁殖,主要是形成孢子,也可通过菌丝断片繁殖。

链霉菌生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分化为孢子丝,孢子丝成熟便形成许多孢子。其生活史见图1-29

另外有些放线菌(生孢囊放线菌可在菌丝上形成孢子囊,在孢囊内形成孢囊孢子。孢囊成熟后释放出大量孢囊孢子。在液体培养中,放线菌主要靠菌丝断裂片断进行繁殖。

5)生态意义

放线菌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B12)和有机酸等。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