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这一方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艾伯尔(Robert F.Eberle)创作出来的。它是一种常见的创意思考工具,常用在改进现有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中。它包括了7个切入点——Substitute(替代),Combine(合并),Adapt(改造),Modify(调整),Put to other uses(改变用途),Eliminate(去除),Reverse(反向)。通过这7点有助于检验是否有更好的改进现状的新想法。
后来,台湾学者陈龙安用了“代结应改他去重”七个的中文单字作代号,以方便记熟创新思维方法的7种“工具”,为启迪思考提供7种思维路径。
下面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这七个字的含义:
代(替代,Substituted s
何物可被“取代”?
以橡皮擦为例子,讨论“替代”的应用。而橡皮擦在哪些方面可以被替代呢?材质——可塑橡皮就是通过改变材质而成的。
结(结合,Combined, C
可与何物“结合”而成为一体?
依旧以橡皮擦为例,什么与橡皮擦结合能产生一个新产品呢?坊友们想到了以下几种:一,橡皮与铅笔的结合,同时橡皮的形也做了“调整”;二,黑板擦与磁铁的结合,这样黑板擦就能贴在黑板上,既方便使用又节省了摆放空间;
应(适应、调整,Adapt, A)
还是橡皮擦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将橡皮擦的形状进行调整,因为外形的相似性,坊友们发散思维,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可以以广州蒸笼茶点为主题,做一系列的橡皮擦产品;或者做成像妙脆角一样可以套在手指上的橡皮擦……于是给大家介绍一个来自宝岛台湾的案例——橡皮理发师。这个橡皮一定能在工作之余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小愉快!这个看似简单的方形橡皮擦中间有一张趣致的人脸,每当你使用橡皮擦的时候,就可以按照你喜欢的方式逐步为小人儿创建出各种时髦发型。在擦擦除除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改(修改,Modify, M)
可否改变原物的某些特质如意义、
颜色、声音、形式等?
思考这一项的时候可以通过人的五感下手,人的五感为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因此坊友们想到了改变橡皮擦的触感,使之或柔软或刚硬;或是根据不同的形状为橡皮添加香味,苹果形状的橡皮擦就是苹果味的、橘子形状的就是橘子味的……不要忍不住吞下去就好:)
他(其他用途,Put to other uses, P)
可有“其它”非传统的用途?
思考一下,橡皮擦除了可以擦东西以外还可以有什么其他用途呢?将橡皮擦做成小麻将、小骰子,随身携带,带到哪里就玩到哪里,这就是它的娱乐用途。
去(消除、去掉,Eliminate, E)
可否“除去”?可否浓缩、精致?
砂橡皮大多是极简的造型,便于拿握,且以斜切角的造型,方便擦拭,这种就是属于“去掉”的例子,没有过多繁缛的造型元素,极简的斜切造型,通过造型巧妙设计去引导产品的使用。作为补充,我们观察对比一下以前的手机和现在的智能手机,你会发现什么?现在的手机已经没有了实体键盘只剩一个触控屏了,随之改变的就是手机的形状。
重(重排/反向,Rearrange/Reverse, R)
重组产品的各个要素 / 逆向操作或重新安排。
简单来说,重排秩序和反向都是差不多意思的,以非正常使用逻辑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得出新的解决方案。以橡皮擦为例,就是使之在展现形式上发生序列的变化。市面上的一些益智类橡皮擦如魔方橡皮擦、拼图橡皮擦就是因此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