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 项目四 红茶加工与审评
5
  • 项目五 乌龙茶加工与审评
6
  • 项目六 白茶加工与审评
7
  • 项目七 黑茶加工与审评
8
  • 项目八 黄茶与加工审评

项目2.2 评查程序

发布时间:2020-02-08 12:52   发布人:梁青   浏览次数:467


项目2.2 评茶程序(重点) 

一、把盘 二、开汤 三、评内质

 感官审评分干茶审评,干看外形(形状、 色泽、整碎、净度);和开汤审评,湿评内 质(汤色、滋味、香气、叶底),评定茶叶 品质时应两者兼评。 

评茶程序:

把盘→称样→开汤→计时→过 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 

一、把盘 

1、定义:把盘俗称摇样,是审评干茶外形的第 一步,双手握住样茶盘,稍稍倾斜,通过“筛 ”、“收”等动作,使样茶盘里茶样按照轻重 、大小、长短、粗细有次序的分布,分出上中 下三层的过程。 

2、目的:评外形(茶类、花色、名称、产地)

3、毛茶外形审评:对照标样,先看面展茶—中段 茶—下身茶。---确定等级,各段茶的比例,分析 三层茶的品质情况。 一般,三段茶的比例要适当,上段茶(面展 茶),如面展茶过多,表明粗老茶叶多,身骨轻 飘;一般以中段茶多为好,说明条索揉捻细紧重 实;身骨重实;如下段茶过多,则表明断碎茶多 ,同时还要注意是否属于本茶本末。

 4、精制茶外形审评:把盘结束,先看面展和 下段茶,再看中段茶。 三段茶拼配比例是否恰当和相符,是否平 伏匀齐不脱档。红碎茶的外形审评,评比粗细 度、匀齐度和净度,同时抓一撮茶叶在盘中散 开,便于审评其重实度和匀净度。 

 二、开汤 

(一)定义: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是内质 审评的第一步。称取一定数量的茶叶放入审 评杯,注入沸水,到时后过滤于审评碗里, 对其进行内质评定的过程称为开汤。 

(二)要求 

1、将审评杯碗洗净擦干,按编号顺序整齐排 列在湿评台上; 

2、将杯盖对映放在审评碗里;

 3、称取茶样,由低级到高级,由左到右,投入审评杯

 4、注入沸水,齐杯口,随即加杯盖,盖孔朝杯柄; 5、记时,从冲泡第一杯起开始记时,时间5分钟;

 6、茶汤过滤于审评碗里,杯中残余茶汁应完全滤尽, 如有茶渣应用网匙捞出。 

三、评内质

 1、看汤色:茶叶开汤后,茶叶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 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又称水色。 审评汤色要及时、快速。防止茶汤中的成分与空气 接触后发生氧化,随着汤温的下降,汤色变深、变 暗。 评汤色按汤色类型、深浅、明暗、清浊等评比优次 。

 2、嗅香气:依靠嗅觉器官完成,为正确判别香气的纯异 、类型、高低、长短(持久性),嗅香一般重复多次; 嗅香时间:一般3秒,完成嗅香全过程。不宜过长,以免 引起嗅觉疲劳; 嗅香温度:一般在55℃,超过60℃,烫鼻,损伤黏膜, 难以辨香,低于30℃,香气低沉,难以辨别异气。 嗅香结合热嗅、温嗅和冷嗅。热嗅辨别香气正常与否、 香气类型及高低;温嗅,辨别香气的优次;冷嗅,香气的 持久性。 

3、尝滋味 依靠味觉器官完成,味觉器官是通过 布满舌面上的味蕾而起作用的,舌面不同的位置 ,对味道的敏感不一。所以茶汤入口后,应在舌 面回旋两次(3-4秒),使舌面充分接触茶汤。 茶汤温度:在45℃-55℃,高于70℃,烫嘴,难 以辨味,低于40℃,显迟钝,苦涩味加重。 茶汤数量:4-5ml较合适(1/3匙),多于8ml茶 汤难以在口中回旋,少于3ml不易辨味。 尝味时间:茶汤入口后,在舌面回旋两次( 3-4秒), 舌的姿态:茶汤入口→舌尖顶住上齿根→嘴 唇微微展开→舌面稍往上台,使茶汤留在舌 的中部→用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面上 滚动→辨别滋味。 评滋味按浓淡、强弱、鲜滞、纯异评定等级 、优次。 

4、评叶底,茶叶经冲泡后的叶片,通过触 觉和视觉完成对叶底的评定。 叶底倒入叶底盘或审评盖的反面,将叶底 拌匀、摊开、按平观察其嫩度(软硬、厚 薄)、匀度、色泽、整碎,有无掺杂。



茶叶感官审评基本知识-审评方法与标准.ppt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作业任务:掌握评茶流程,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操作,并录制微视频提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