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
孙超

1
2
3
4
5
6
7
8

第1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15 19:35   发布人:孙超   浏览次数:174

学术规范
一、学术规范
二、学术规范内容
三、学术腐败
1、何为学术?
2、何为学术规范?
3、学术规范的定义
4、为什么学术需要规范?

在学界以外的人看来,学术深不可测,不大敢碰。其实,所谓学术,不过是较为系统、较专门的学问而已。
韩愈在《师说》中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突出的是技能必须专门研究。
学术,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是从英语Academia(学术界,学术环境  )引申过来的。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说的是霍光没有经学根底,故而不明大道理。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用来鄙视人了,与目不识丁、胸无点墨、不通文墨、不学无知、才疏学浅等近义。
《辞海》(1999年版)在解释“学术”一词时,举《旧唐书·杜暹传》中的“(杜暹)素无学术,每当朝议论,涉于浅近”为例,然后将此定义为“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但是,这只是一个泛泛而论的定义,与我们现在讨论的“学术”有颇大差距。
现代意义上的“学术”一词,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学者似乎尚未使用。那个时代的许多学者,还是把“学”与“术”二字分开来使用的。例如
严复说:“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求之功。学主知,术主行。”
蔡元培说:“学是学理,术是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
梁启超说:“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他又进一步说:“夫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用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疗治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
从他们的话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所说的“学术”包括“学”与“术”两个差异甚大的概念,因此我们难以由此得到一个明晰的“学术”的概念。
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虽然他们还没有使用学术一词,但是他们所说的那种与“术”相对的“学”,其涵义实际上已很接近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学术”了。
我们今日所谈的“学术”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从西方引进的。而在西方,学术一词包含的意思并不只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在英语里,学术一词今天几种通行的解释如下:
《牛津高级辞典》(1989年版)
of (teaching or learning in) schools, colleges, etc.(学校的,学院的)
scholarly, not technical or practical(学者式的,非技术的或非实用的)
of theoretical interest only(仅注重理论的,学术的)
《剑桥国际英语辞典》(1995年版)
relating to schoo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 connected with studying and thinking,   not with practical skills(与学校、学院、大学有关的,或者与学习和思考有联系的,但与实用技能无关)
《美国传统辞典》(American Traditional Dictionary)的解释更为全面:
Of, relating to, or characteristic of a school, especially one of higher learning(学校的、与学校有关或具有学校特征的,尤指是具有较高学识的学校);
relating to studies that are liberal or classical 
   rather than  technical or vocational(与自由或古典文化研究有关的,而非与技术或职业性的研究有关的);
scholarly  to  the  point  of being unaware of the outside world(除学术方面以外对外界毫无知觉的);
based on formal education(以正规教育为基础)的;
theoretical or speculative without a practical purpose or intention(纯粹理论的或推理的,无实际目的或意图的);
having no practical purpose or use(没有实际目的或用途的)。
以上这些对“学术”的解释有两个共同主要特点:
与学院有关:学术与学院有密切关系,是因为在一个分工发达的社会中,进行学术研究并非人人可为、处处可为,而是只有受过专门训练并在专门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大学有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学院之分。在后一类中,并不要求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尽管这些教师都是经过正规训练的。即使是在前一类大学中,也只有一部分教师才具有进行学术研究的资格并拥有相应的学术职位――教授。许多在我国大学里有教授职称的人员(如承担公共外语、体育、艺术教育等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报资深编辑、实验室工程师等),在美国都不能进入教授之列。
非实用性。学术的这种特点,从一开始就已很明显了。Academic一词,本源于academy(柏拉图创建的高等教育学校,Plato’s school for advanced education),而在这种学校里,人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学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因此,所谓的学术工作,就是由受过正规教育并在大学中工作的学者所进行的非实用性的研究工作。因此,在欧洲的传统中,学术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具备专业条件的环境中进行非实用性的探索。
学术不能追求实用,原因即如梁启超所言,倘若“不以学问为目的而以为手段”,则动机高尚者,固然会以学问为变法改制的工具,但是动机低下者,则亦会以学问为博取功名的敲门砖,“过时则抛之而已”。不论哪一种作法,都会导致学者将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学问本身之外,从而使得研究离开学术。因此,他大声疾呼:“学问之为物,实应离‘致用’之意味而独立”,“就纯粹的学者之见地论之,只当问成为学不成为学,不必问有用与无用,非如此则学问不能独立,不能发达”,学者应当以学问为重,“断不以学问供学问以外的手段”。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国维说:“学术之发达,存在于其独立而已。”陈寅恪也说:“吾国大学之职责,在本国学术之独立,此今日之公论也。”
因此,可以借用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被批得很厉害的一句话来说,学术,就是学者在“象牙塔”中进行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纯学术”探索工作。
有关学术的真正定位,现在还是个问题。工农兵大学生推翻的是“象牙塔”中进行的“为学术而学术”,而1976年恢复高考的又是恢复这一“象牙塔”中进行的“为学术而学术”,后来国家不包大学生分配,引起现实中用人单位招不到实用的人,导致学术向实用转化,比如学术成果向各行各业应用转化,高校做成产业化。这对不对,后人会评论的,我们是迷惘的一代。
什么是规范?
规:尺规,范:模具。
这两者分别是对物、料的约束器具,合用为“规范”,拓展成为对思维和行为的约束力量。
除了法律、规章制度、纪律外,学说、理论和教学模式也具有规范的性质。伦理也属于规范。
规范可能与活动有关(如程序文件、过程规范和试验规范)或与产品有关(如产品规范、性能规范等)。
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们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

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管理规范
也有学者从两方面作出了横向概括:一是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二是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
在“象牙塔”中进行“为学术而学术”的“纯学术”探索工作,是许多搞学术的人向往而追求的,我们都是听居里夫妇的故事长大的。但人都是世俗化的,难免会为“五斗米”弯腰的,特别是在今天的中国全民经济商业化时代,在中国特色的科研评价将科研论文或成果量化的评价指标与科研人员的职级晋升、学位申请、荣誉地位、奖金待遇等挂钩这种形势下,搞学术的人还能“为学术而学术”吗?学术本身无需规范,要规范的是科研评价机制,但科研评价机制是组织定的,不允许再议的,所以我们只能从道德角度来规范个人。(视频教育部出台惩治高校学术不端)
  世界各地有很多科学家都如生活炼狱之中,倍受煎熬。伦敦已是深夜,狄波拉·道莫斯依然辗转难眠。她已经焦急地等待了4周,她不知道如果她打电话给《自然》杂志的编辑询问她的论文处理情况是否会产生负效应。在阳光灿烂的悉尼,韦恩·温班特正在大发雷霆,因为他的学生的论文被《科学》杂志拒绝了,《细胞》杂志正在请他审阅一篇内容相似的论文,他要对之实施报复。在旧金山,梅丽莎·马里坡萨得知她递交给《当代生物学》的论文必须缩减一半后才能被重新考虑。她不得不忍痛删除一些关键数据,并且极端简化结果,因为她的博士后需要将这一期刊列在她的简历上,否则她就得不到西班牙马德里的一个工作。(摘自《自然》2003年3月20日期第259页)
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法国学者魏立德说:你甭迷信这些,你们那些规范好多我们也做不到,有些简直就是作茧自缚。因为这样的规范,其实只是在那些比较“科学”比较“现代”的学问上才比较需要也比较容易做得到,文史哲的很多方面还是古风犹存,古人写文章的方式也不见得就不好,哲学书也来一大堆脚注,就不大可能,也没有意思。现在我们谈话,后面都有说不完的背景,总得看谈话对象,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言而喻”一样少不了。(是啊,规范是为了照顾阅读人去赘述而改变文风?)
古往今来“作者”那么多,他们的说法一个套一个,谁是真正的“作者”确实是大问题,我们就是想“老实交待”,也“交待”不了。(引用了一些话,却一定要给出出处,好折腾人啊!)
Early China的主编夏德安教授说,因为商业化和电脑化,已经有人谋划对学术论文从遣词用语到脚注数量进行规范化,删繁就简一刀切,这对我们习惯上以为只有术语密密麻麻、脚注密密麻麻才叫学术论文的想法也是沉重打击,让人觉得,“与其现在,何必当初”。(以后计算机都是会自动关联了唉) 
二、学术规范的内容

1、学术研究规范
2、学术道德规范
 3、学术引用规范    
4、学术注释规范
 5、学术评价规范  
6、  学术批评规范
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活动的各方面: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管理规范。如果将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概括一下,则可归纳为以下六点:
  学术研究规范     学术道德规范
  学术引用规范     学术注释规范
  学术评价规范     学术批评规范
遵纪守法,弘扬科学精神:科技工作者应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科技知识和现代文明的传播者,科技工作者的言行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科技工作者应当模范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得有任何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应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正确对待各种自然现象,不得参与、支持任何形式的伪科学。
严谨治学,反对浮躁作风:科技工作者应坚持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不得虚报教学科研成果,反对投机取巧、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等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作风和行为。在项目设计、数据资料采集分析、公布科研成果,以及确认同事、合作者和其他人员对科研工作的直接或间接贡献等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研究人员有责任保证所搜集和发表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科技工作者不应参加与本人专业领域不相干的成果鉴定、论文评阅或学位论文答辩等活动。

公开、公正,开展公平竞争:在保守国家秘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应公开科研过程和结果相关信息,追求科研活动社会效益最大化。开展公平竞争,对竞争者和合作者做出的贡献,应给予恰当认同和评价。在评议评价他人贡献时,必须坚持客观标准,避免主观随意。不得以各种不道德和非法手段阻碍竞争对手的科研工作,包括毁坏竞争对手的研究设备或实验结果,故意延误考察和评审时间,利用职权将未公开的科研成果和信息转告他人等。
相互尊重,发扬学术民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通过引证承认和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优先权,反对不属实的署名和侵占他人成果;尊重他人对自己科研假说的证实和辩驳,对他人的质疑采取开诚布公和不偏不倚的态度;要求合作者之间承担彼此尊重的义务,尊重合作者的能力、贡献和价值取向。在各种学术评价活动中,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扬学术民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循私情,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杜绝权学、钱学交易等腐败行为。
以身作则,恪守学术规范: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要向青年和学生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传播科学方法。要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帮助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