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
(一)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入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教育的是( )。
A.家庭教育
B.自我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校教育
答案:D
(二)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 )是学习的主体。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措施
答案:B
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A.社会活动
B.人类社会的活动
C.人类自发的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一)教育的目的
广义的:P84
狭义的:P84
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B
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称为( )。
A. 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活动目标
D. 质量目标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不同时期,党和国家根据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做过多次不同的表述。
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或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们都确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教育培养人才、学校办学的方向;第二,它们都确定了教育培养的人所应具有的素质。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补充: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补充: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1.宗教本位论
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宗教本位教育目的论在中世纪漫长的时间内长期占据着西方教育思想的统治地位。它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虽然其哲学立场是唯心主义的,但其某些观点对批判近代教育过度功利化、技术化的倾向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主张社会本位论的人.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要责任。这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但其否定个体的兴趣、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
3.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
4.“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过程,除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个人本位论思想
B.社会效益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答案:C
三、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又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即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并非决定教育的一切。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目的是由( )决定的。
A.生产力
B.人口
C.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D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但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有积极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其次.教育通过促进个人社会化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播、灌输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而且通过在校师生的言论行动、学校的教材和刊物向社会宣传一定的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面貌等,起着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四、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五、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是否遵循了人的发展规律。教育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又要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个体的身心发展状态是教育行为的依据。
(一) 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学校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作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学校教师和领导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第二节 学前教育概述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幼儿教育是指托幼机构对幼儿施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幼儿教育学研究的是( )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A.3~6岁
B.1~6岁
C.1~3岁
D.0~3岁
答案:A
(二)学前教育的意义
第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第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第四,培养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的性质
1、基础性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教育落后阻碍着国家的发展,所以教育就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措施。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个体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这是学前教育基础性的体现。
2、公益性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指学前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指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和任务
(一)学前教育的目标
1、
2、
3、
4、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三)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四)幼儿教育的任务
1、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三、学前教育的原则
学前教育的原则是教师在向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学前教育目标、任务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并在总结了长期的学前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学前教育原则应始终贯穿于学前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既包括学前教育课程的编制阶段,也包括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阶段。在课程的实施阶段,既适用于教学活动,也适用于游戏、日常生活活动等各种类型的活动。既适用于活动计划的预设、内容的选择,也适用于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活动区的设置等。总之,只要是有对儿童有影响的教育各方面、各环节、各流程等,都应该遵循这些原则。
学前教育原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育的一般原则,是学前教育机构、小学、中学教师均应遵循的,它反映了对所有教育者的一般要求:另一部分是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是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是学前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一)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作为学前教育对象的儿童首先是一个人,是我们社会的一员。因此,他们享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没有对儿童的尊重,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儿童从一出生就具有人格尊严,他们与我们是同样的一个社会成员,不能因为他们小而歧视他们,要杜绝对孩子随意敷衍、盲目指责、任意羞辱的粗暴行为,更不能拿儿童作为宠物玩耍,随意给他们起绰号,当众披露他们的缺陷。教师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
(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学前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他们享有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殊的权利,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等,这反映了人类对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的认可与尊重。但是,学前儿童毕竟是稚嫩、弱小的个体,他们对自己权利的行使还必须通过成人的教育和保护才能实现。家庭、学前教育机构、社会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此,教师不仅是儿童的“教育者”,也应当是儿童权益的实际维护者。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的原则
(二)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
(1)保育和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两大方面的工作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1)游戏是儿童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2)游戏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1)教育的活动性
(2)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学前教育机构的活动不应当是单一的。因为活动的内容、形式不同,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如从类型来说,有集中教育活动、游戏、日常生活活动、亲子活动、劳动等,从活动的领域来说有健康的、科学的、语言的等领域的活动.从表现形式来看,有听说表达类、运动类、动手制作类、小实验等活动,从组织形式来看,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4、教育的直观性
5.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不能随意实施,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这是幼儿园教育的( )。
A.综合性原则
B.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C.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D.保教结合的原则
答案:A
四、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1、启蒙性
2、生活化
3、游戏性
4、活动性
5、潜在性
补充
幼儿园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与学校制度的其他阶段相比。其教育工作有如下特点。
1、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
2、学前教育保教结合
3、学前教育的启蒙性
4、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性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
幼儿教育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社会的幼儿教育融入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A.原始 B.奴隶 C.封建 D.近代资本主义
(二)、奴隶、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1、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也就出现了与原始社会不同的情况。此时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人教育,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未来的统治者和官吏。同时他们毫不留情地剥夺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2、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于是在阶级社会开始出现了专门的学校,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期出现了。入学前的幼儿教育仍然在家庭中分散地进行,这和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形态是相适应的。当时也有人提出了幼儿公共教育和保育的思想,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就主张3~6岁幼儿集中管教,但这些主张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社会既没有创办幼儿教育机构足够的物质基础,也没有相应的社会要求。
( )社会的幼儿教育主要在家庭中分散进行。
A. 原始 B. 现代 C. 封建 D. 近代资本主义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
17世纪中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终于冲决了封建社会的堤坝。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欧洲建立起来。到19世纪初,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到来,大工业机器生产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大量小农、小手工业者被迫进入大工厂做工,妇女也被迫走出家庭进入工厂,而不能在家养育孩子,于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创办幼儿教育机构以收容、教养工人孩子的需求被提了出来。由于大工业生产创造了比小农经济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具备了创办幼儿教育机构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带来了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幼儿教育机构就首先在欧洲诞生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1711—1858)创办的“幼儿学校”(后改名为“性格形成学园”)。他把1~6岁的婴幼儿组织起来,进行集体保育,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过恩格斯的赞扬。不过,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人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洛克 D.福禄培尔
答案:D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世界性的竞争加剧。各国为了多出人才,早出人才,普遍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开始为全社会所认识,从而使幼儿教育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
2、我们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中国创办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
A. 湖南幼稚园
B. 河北幼稚园
C. 湖北省立幼稚园
D. 鼓楼幼稚园
三、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
(二)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 卢梭
C. 福禄贝尔
D. 裴斯泰洛齐
答案:B
(三)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的活动玩具被称为( )。
A.凡物
B. 积木
C. 恩物
D. 念物
“幼儿园”一词是( )年产生的。
A.1837
B. 1840
C. 1842
D. 1903
答案:B
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源自( )。
A.福禄贝尔创设幼儿园
B. 现代家庭教育的兴起
C. 英美幼儿教育兴起
D. 中国蒙养院建立之时
答案:A
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的活动玩具被称为( )。
A.凡物
B. 积木
C. 恩物
D. 念物
答案:C
(四)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提倡以儿童为中心、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强调“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杜威 C. 裴斯泰洛齐 D. 福禄贝尔
答案:B
(五)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是以( )为出发点的。
A. 儿童中心
B. 儿童生命
C. 适应自然
D. 反对成人化
答案:C
(六)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普及幼儿教育、开拓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中国化和平民化的幼儿教育;重视培养儿童创造力;创立培养幼儿师资的好方法—艺友制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 )提出的。
A.陶行知
B.陈鹤琴
C.杜威
D.张雪门
陶行知创立的培养幼儿师资的方法是( )。
A."活教育"理论
B.艺友制
C.整个教学法
D.五指活动
答案:B
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办人是( )。
A.黄炎培
B. 陈鹤琴
C. 陶行知
D. 梁漱溟
答案:C
主张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
A. 陈鹤琴
B. 张宗麟
C. 张雪门
D. 陶行知
答案:D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培养儿童的( )
A. 主动性
B. 活动
C. 兴趣
D. 创造力
答案:D
(七)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 )。
A.张汉良
B. 张之洞
C. 张宗麟
D. 张雪门
(八)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 )理论,
A. 生活教育
B. 游戏理论
C. “活教育”
D. 行为课程
补充: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裴斯泰洛齐
D. 福禄贝尔
答案:B
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
A.《母育学校》
B. 《爱弥儿 》
C. 《社会契约论》
D. 《学记》
答案:A
第四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
根据我国当代管理学者翟立林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组织计划采行动。把一个机构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运用起来,使之发挥最大效果。以达到机构的目标,完成机构的任务”。那么什么是学前教育机构班级管理呢?班级管理是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指教师与行政人员遵循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保教工作的工作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要素合理组织起来,为实现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保教组织管理活动。要提高班级的保教质量,需要良好的师资、设备和足够的资金。而这些资源的充分合理地利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而这一切必须依靠管理,依靠管理者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种因素的组织与调配。班级的科学管理是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目的
班级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基层组织,也是一个多功能的整体组织,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很好的发挥班级的作用。
三、学前班级管理意义
四、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生活功能
班级为儿童提供了共同生活的组织环境,每个儿童在集体中的生活行为如厕、喝水、吃饭等都会受到班级组织管理的影响。有序、合理的安排儿童一日生活。对于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提高活动效率,促进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注意科学安排儿童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使儿童在稳定有规律的节奏中获得生活的安全感;通过培养儿童的生活习惯,培养儿童的时间观念;促进教育生活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保教人员相互配合.步调一致提供客观保证。
(二)教育功能
班级不仅是一个生活集体,同时是一个教育集体。班级是开展集体教育的组织保证。通过对活动的精心组织与策划,保证了教育活动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活动质量和效率,全面实现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班级尤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班集体共同的教育目标。共同的行为规范,能够约束每个儿童的行为,增强儿童的集体意识,对克服儿童的自我中心,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有重要作用。同时班级中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舆论、价值观、共同的活动规则,集体活动为儿童的个体行为提供了模仿和相互学习的榜样及相互监督的标准,为实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提供了必要条件。班级为儿童之间和儿童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交往提供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使儿童尽快掌握交往的技巧。共同的价值观,使幼儿产生班级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儿童能够自由表达自我。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总之,班级对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社会服务功能
《规程》指出:“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不可否认,父母对孩子具有培养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家长同时担任着社会上各种行业的工作,学前儿童尤其3岁前儿童,需要精心的照顾和教育,如果孩子得不到妥善的照顾。家长就没办法安心工作。因此学前教育班级实际上承担着解放父母劳动力,做好家长服务工作。同时因为父母不一定都具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班级教师又承担着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0~3岁的早期教育,还主要是担负着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任务,为家长提供教育服务。学前教育机构班级实现着为家长服务的社会功能。
五、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环节与方法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环节分为
第一,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
第二,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第三,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检查与计划调整
第四,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
1、规则引导法
2、情感沟通法
3、互动指导法
4、榜样激励法
5、目标指引法
幼儿教师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给他们讲了一个小熊吃饭的故事,并让幼儿向小熊学习,这属于班级管理中的( )。
A.规则引导法
B.情感沟通法
C.互动指导法
D.榜样激励法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