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 期末任务:重启人生

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4-12-02 09:47   发布人:冯晨   浏览次数:84

/play/play.php?v=uploads2/resources/10142/2024-12-02/1733104072_340326.docx&res_id=417066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心理影视作品赏析与解读   

课程代码:   暂无                     

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           

    时:    32                     

课程负责人:   冯晨                     

 

 

20241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暂无

课程性质

通识选修课

适用专业

全校学生

开设学期


课程类别

通识选修课

课程类型

A类(理论课)

   

2

56

学时分配

理论学时:26              实践课时:6



实施场所

教室

授课方式

讲授

执笔人

冯晨



二、课程概述

本课程通过对五大成长主题的心理电影进行赏析与解读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成长相关的心理学概念获得自我成长的一门生活与美模块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寻找童年印记重建自我轮廓建立自我价值重塑自我心智本课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自我成长主题的纪录片和电影以存在感安全感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自我实现等成长性心理学主题为线索结合当代青年学生遇到的成长难题引导学生在影视作品中感受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心理学中关于自我成长心理学概念,了解早期经验中存在感和安全感的特点和规律、情绪情感的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等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经验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自我成长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感知自己的成长过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心理学部分研究对象和内容,明确心理学的意义;

2.系统掌握人的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把握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

3.通过对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掌握部分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年龄特征;

6.通过对自我心理现象的剖析,掌握提升自我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观察自身行为反应的心理状态;

2.通过观看心理影视作品,正确分析影视作品人物及现实人物的心理活动特点,保护和促进自己身心健康发展;

3.能正确辨别和处理常见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能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案例加以分析说明;

三、素质目标:

1.树立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2.形成科学的成长观念,尊重身心发展规律;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4.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5.通过学习本门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四、思政目标

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理想信念等内容,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五、课程实施和建议

(一)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程的开设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学生自身成长需求。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学时分配、课程内容和要求详见下表

 

 

 

1:学时分配(课程进度)

项目(情景/模块/章节/单元)

       时



  论

实验实训

小计


纪录片赏析人生第一次——出生

2

0

2

感知觉发展与探究

2

0

2

存在感发展与探究

1

0

1

项目实践打开五感感受美好

0

1

1

纪录片赏析人生第一次——上学

2

0

2

依恋与安全感发展与探究

2

0

2

自尊与自我怀疑探究

1

0

1

项目实践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

0

1

1

电影赏析头脑特工队2》

2

0

2

认知发展探究

2

0

2

情绪情感发展探究

1

0

1

项目实践我的情绪小怪兽

0

1

1

纪录片赏析我不是笨小孩

2

0

2

自我意识探究

2

0

2

气质与个性发展

1

0

1

项目实践我的气质使用说明书

0

1

1

电影赏析心灵奇旅

2

0

2

社会性发展探究

2

0

2

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

1

0

1

项目实践看不见的线

0

1

1

期末人物重启人生

1

1

2

      计

26

6

32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相应内容的特殊性、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等,选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三)教学评价

1.考核要求(课程考核应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具体要求如表3

3  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类别

过程性考核40%

结果性考核60%

补考

考察

平时表现20%(考勤、作业、实验(践)等) 阶段考核20%

期末实践考察60%

(实践考核)

2)注意事项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出勤、学习主动性、学习热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评价,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任务、任务结果考核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采分,即形成性评价。

2.理论知识考核:以期末实践任务方式。

3.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六、课程资源

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积极使用学校教学平台相关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网络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