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13 15:04   发布人:周长晓   浏览次数:499

教案单元设计(一)

课   题

认识全域旅游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 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旅游的地位。

2. 掌握旅游业存在的两个矛盾

1.能够了解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八个趋势

培养学生树立旅游行业自信、了解行业动态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旅游业发展的八个趋势

2、难点:旅游业存在的监管矛盾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旅游业行业动态新闻浏览及分享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新闻导入:

“跟着抖音去旅行”,列举你从抖音视频中了解的“网红”景区、体验的“网红”美食。

如:济南宽厚里

重庆洪崖洞、轻轨穿楼、稻城亚丁、茶卡盐湖、杭州宋城、华山长空栈道、张家界玻璃栈道等,了解全域旅游的“全资源”。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一个基本阶段

1、我国进入以旅游为重要动力的后工业化阶段,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新兴消费业态快速崛起。

2、我国旅游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经历了景点旅游和城市旅游之后,正向全域旅游时代迈进。

二、两个矛盾

1.供需矛盾:高品质旅游产品——供不应求

如:每到黄金周,高品质景区屡屡出现爆棚现象:长城不分内外,故宫人山人海,九寨沟成为“九堵沟”,精品客栈“一票难求”。

2.供需矛盾:同质化旅游产品——供给过剩

旅游投资热度高,集中在酒店、旅游地产、低品质景区,普遍存在特色不强、市场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资源闲置率高,旅游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供需结构矛盾亟需调整。

三、八个供需趋势

市场需求趋势——大众化 散客化 自驾化 多元化

产业供给趋势——战略化 融合化 规模化 民生化

四、多方综合探索

1、地方基层探索

积累全域旅游发展经验,打牢实践基础

2、理论学术研究

从聚焦旅游空间的全域化向综合领域探究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我国进入以旅游为重要动力的后工业化阶段,新时代背景下,全域旅游势在必行。


课后作业

网络搜索资料,解释新旅游要素

 

 

教案单元设计(二)

课   题

全域旅游全新认识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全域旅游发展历程

2.熟悉全域旅游概念解读

3.掌握全域旅游特征分析

1.学生能够

培养学生树立旅游行业自信、了解行业动态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3、重点:全域旅游特征分析

4、难点: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旅游业行业动态新闻浏览及分享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新闻导入:

特殊时期,各地区政府为旅游业提供政策扶持,如退还服务质量保证的80%,讨论旅游业的敏感性。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全域旅游概念解读

《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工作的通知》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旅发(2015182号)

二、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

1、新的旅游发展模式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综合旅游目的地统筹发展,多规合一、公共服务全域覆盖

2、新型生活方式

——主客和谐共处、共建共享的旅居生活方式

游客:深入体验社区、风土人情、提升了旅游品质。

居民:享受便利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知识信息、文化交流。

三、全域旅游特征解析

(一)从景点建设向目的统筹发展转变

要点:

1、旅游吸引物多元化发展:旅游吸引物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各类社会生活资源可为旅游所用,如具有审美价值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

2、旅游环境与分为全域可享:在游客可及的区域都有良好的生活和游憩氛围,实现全域宜居宜游,处处是风景。

3旅游服务设施全域一体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

4、旅游监管全域覆盖:打破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现旅游监管与治理的全域覆盖。

旅游目的整合营销推广:改变单一旅游产品营销方式,整合全域旅游所有可用渠道。

(二)从注重硬件向软硬兼顾转变

过去:注重景区、酒店、餐厅等硬件建设。

未来:旅游硬件建设、旅游软环境氛围打造。

呈现3个特点:当地居民文明友好、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环境安全和谐。

(三)从点线服务向全域全程服务转变

过去:仅在“景区-酒店”两点一线配给旅游服务

未来:游客随时随地都可便捷获取所需服务

1、点线面布局,旅游服务全域精准配给

点:依托景区、酒店、交通枢纽等节点进行点状配置;

线:依托公路、水路、绿道等交通廊道进行现状配置;

面:促进城乡公共设施(社区停车场、公共厕所灯)向旅游服务转化,辐射面状区域。

2.智慧化升级,行前—行中—行后全程触手可及。

(四)从旅游部门主导向全社会协同推进转变

过去:旅游部门主导的行政管理 景点景区围墙内“民团式”执法管理。

未来:党政统筹、全社会各界参与、多部门协作的综合管理。

管理上:各负其责、协作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从“小马拉大车”到“群马拉大车”)

(五)从封闭的旅游经济向全业开放共荣转变

过去:封闭的旅游行业自循环经济。

未来:开放的“旅游 ”融合发展方式,共融共荣

1、从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经济转变

2、基于“旅游 ”的渗透力与提升力的产业融合

3、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

(六)从游客为主向主客共享转变

过去:主要服务于游客

未来:全域旅游向游客与居民释放红利,增加民生福祉,实现主客共享共建。

要点:

1、游客受益: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选择、优质的旅游体验

2、百姓获利:惠民、便民、富民(公共服务设施、就业机会)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我国旅游业正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课后作业

讨论:为进一步塑造中国旅游形象,提高中国旅游国际竞争力,促进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初正式公布中国十大国际旅游品牌,首批确定并推出国际旅游品牌13个,分别是什么?

 

 

 

 

 

教案单元设计(三)

课   题

全域旅游发展要义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 了解全域旅游的发展要义。

2.掌握全域旅游避免误区。

1.培养学生能够识别全域旅游的误区,并在工作中运用。

培养学生树立旅游行业自信、了解行业动态。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全域旅游发展要义的基本内涵

2.难点:全域旅游的避免误区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旅游中华》全域旅游ing视频学习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问题导入:

对于视频内容涉及的景区景点、旅游政策进行分析,如哈萨克族游牧、西湖景区免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桂林“两江四湖”战略。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 全域旅游发展要义

(一)本域

    全域旅游不只是指疆域,也指文化领域,注重本土化文化传承、还原本真。习近平总书记说:“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逸域

    安乐闲适的境域。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主体在旅游审美过程中,达到“心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境界,即审美主体全身心地去体验感应自然,既不拘泥于自然山水的外在形态,也不受团于伦理道德的理性制约,把心完全融化为物,物也完全融化为心,从而达到物我融为一体的相谐相忘。

(三)异域

   异域”指他乡异地,旅游本身就是离开自己的常住地,为了满足精神愉悦获得探新求异的过程。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一个“异”,异于他乡,改变原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千篇一律模式化建设的现状。

()土域

就是指疆域,除了行政区域的划分,还有地理区域划分、人文区域划分。全域旅游的发展,不同的地方可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区域划分。例如,“中国土司遗产”项目申遗成功,就是突破了行政区域,三个省一起申遗,包括湖北恩施唐出土司城遗址、湖南水顺老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

(五)静域

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游客体验,给游客清净与安宁,改变现在5A级景区那种拥挤喧嚣的状态,从心出发,以静为本,留住游客。

(六)界域

界域强调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给游客留下独特印象,不只靠景观景点的独特性,也可以通过服务设施的可识别性、文化习俗的替代性来形成一定“界域”。

二、全域旅游避免误区

(一)认识误区:“全域旅游”=“全空间游”

    全域旅游不倡导不分地域、没有条件、遍地开花的“全空间”,不是全域空间平均投入,均质发展,而是有主次、有重点的旅游空间整体统筹。不只是拓展旅游空间,开发旅游产品,更重视重视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优化管理服务水平。

 (二)方向误区:不搞景区、不要产品

    全域旅游不是否定景区景点建设,而是改革升级景区发展路径,引导景区开放,无边界化发展,降低甚至免收门票,提供增值服务。不是忽略旅游产品建设,而是强调旅游产品的立体化升级发展,向主体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

(三)执行误区:盲目建设、同质发展

    全域旅游不是到处开发建设、破坏资源(“处处是风景”不是要到处建景区景点,“处处有服务”不是到处建宾馆酒店)而是合理布局景区景点与宾馆等服务部门,不是同质化发展、简单复制,而是挖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

(四)目标误区:唯旅游、唯GDP

    全域旅游不是唯旅游产业论,不是引导各地只发展旅游或要求各地都以旅游业为主导,而是鼓励各地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以旅游业促进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不是唯GDP导向或孤立考核,而是以GDP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引导性指标,强调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内涵解读的错误,部分地区盲目发展,作为该专业的学生要正确把握全域旅游的内容。


课后作业

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该战略是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将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的内容是?

 

 

 

教案单元设计(四)

课   题

全域旅游核心载体——旅游区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全域旅游核心载体——旅游区的概念。

2.熟悉旅游区的功能和特点。

3.了解旅游区五种形态。

1.培养学生选定核心旅游区。

2.能够提升学生旅游规划能力

培养学生树立旅游行业自信、了解行业动态。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全域旅游旅游区的发展要点

2.难点:全域旅游五种形态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旅游中华》全域旅游ing视频学习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新闻导入:线上旅游活动,金牌导游直播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旅游区

  将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要素集聚、游客活动和消费相对集中的地域空间定义为“旅游区”。

二、 功能和特点

1、全域旅游的核心载体

2、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之所在

3、旅游活动的主要承载区、服务设施相对集聚

4、区域优先发展空间、空间形态各异

三、全域旅游发展要点

(一)选定潜力区域

1、一个地理区域(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100平方公里以内)安乐闲适的境域。

2、资源条件:旅游资源集中(达到国标五级资源1处或三级以上资源5处)

3、区位条件:旅游交通可达(具有二级公路或旅游公共交通)

4、产业条件:开发能力较强(拥有大中型旅游开发经营主体或小型旅游经营者形成规模)

5、市场条件:旅游人次达标(不低于50万人次/年,相当于4A级景区最低标准)

(二)落实空间载体

针对选定区域编制旅游规划,针对新建项目,要保障相对充足的用地空间,针对现有设施,要尽可能实现旅游化利用,开放共享非旅游主体功能的空间资源,注入旅游元素,优先共享城市中的公共休闲、公益文化、商务活动、文化娱乐等设施。如科技馆、博物馆、城市公园、歌剧院等。

(三)提升核心吸引力:实施两方面举措

1、生产资源:农业生产和手工艺体验等

2、生活资源: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客栈

3、艺术资源:演唱会、影视基地、音乐节等

4、体育资源:F1赛事、马拉松等

5、商业资源:商务会议、会展资源等

6、科教资源: 大学、博物馆、科技馆等

(四)配置旅游要素

围绕核心吸引物配置旅游要素,塑造整体旅游氛围,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活动由点到面拓展。针对城市内部、城郊地区和乡村地区等不同类型旅游区,配置旅游要素的指导方针各有不同。

(五)完善服务设施

按照景区标准配置相对完备的旅游服务设施,最大限度的满足以人为本的游客需求,展现旅游区特有的文化,主要包括内部交通、集散咨询、基础配套三类设施。

1、内部交通设施

   建设城市中的文物径、乡村中的绿道;优化旅游区内部组织关系,构建旅游区内部资源和要素合力。

2、集散咨询服务设施

   在旅游设置集散设施、咨询设施,可提高散客出行的效率,引导游客前往更多旅游点。精心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集散咨询服务设施本身能成为具备观光和休憩功能的旅游吸引物。

3、旅游环境构成要素,为游客便捷出行提供保障。

包括环卫设施、广场设施、照明设施、休憩设施、智慧旅游设施、无障碍设施。

四、旅游区主要分为5种类型

1、城市休闲区

2、旅游村镇

3、旅游度假区

4、旅游景区

5、特色产业集聚区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全域旅游的核心区的建造,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估,进行资源评估、旅游要素配备等。


课后作业

进入新时代,旅游成为美丽经济、健康产业、幸福产业之首,我国旅游新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案单元设计(五)

课   题

全域旅游连接纽带——旅游廊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全域旅游连接纽带——旅游廊的概念。

2.熟悉旅游廊的功能和特点。

3.掌握旅游廊的类型

1.培养学生规划旅游廊的能力

 

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全域视角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全域旅游旅游廊的打造

2.难点:旅游廊的发展要点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旅游中华》全域旅游ing视频学习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新闻导入:线上旅游活动,金牌导游直播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旅游廊

  旅游廊是以旅游区为端点,以旅游交通为联系纽带,以旅游服务和观光休闲要素为节点,经协同作用形成的线性旅游空间。

 

二、功能和特点

1、连接不同旅游区的交通功能

旅游廊首先是交通廊道,能够以相对舒适便捷的方式将不同旅游区衔接起来。

2、旅游服务和观光休闲功能

旅游廊具备便利的旅游服务和观光休闲功能,能够拉长部分游客在交通过程中主动停留时长,避免旅游区内“扎堆”。

3、旅游产业整合带动功能

将线性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服务设施、城镇聚落、道路交通等进行高效整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促使廊道产业分工合作。

 

 三、全域旅游旅游廊发展要点

一)谋划旅游廊格局

1、针对没有交通线的线性空间,把尽量多的潜在旅游区和旅游吸引物衔接起来。

2、针对已有交通线构建的廊道:在交通设施和服务节点上进行旅游包装和旅游功能提升,形成旅游廊道。

(二)完善旅游廊的功能

     基于旅游廊的交通功能,打造旅游服务和景观元素,融入当地文化展示功能,使交通过程成为优质旅游体验。

1、节点功能提升——从交通节点到休闲节点

2、带状景观优化——从交通线到景观带

3、整体形象包装——从配套设施到吸引物

(三)放大旅游廊的效用

     建设成型的旅游廊不仅具有连接、服务和景观等基础功能,还具备三方面深层次效用。  

1、激活潜力资源

设置旅游廊支路,带动潜力旅游点和旅游区,整合形成线路型吸引物。

2、提升区域品牌

   在形成旅游线路吸引的基础上,加强品牌包装,带动区域旅游品牌增值。如最美高铁

3、促进产业集群

发挥旅游廊的产业带动作用,沿线布局旅游相关产业,构建产业发展廊。

 

四、旅游廊的主要类型

1、旅游公路

2、轨道交通

3、水上交通

4、休闲绿道

5、特殊廊道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全域旅游连接纽带旅游廊不仅能连接不同的旅游区,可以完善其观光、旅游体验等功能。

 


课后作业

 

结合全域旅游“热词”——定制旅游

 

 

 

教案单元设计(六)

课   题

全域旅游环境背景——旅游场域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全域旅游环境背景——旅游场域的概念。

2.熟悉旅游场域的功能和特点。

3.掌握旅游场域的类型

1.培养学生宏观规划的能力

 

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全域视角。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全域旅游场域的发展要点

2.难点:旅游场域的功能与特点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旅游中华》全域旅游ing视频学习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问题导入:结合目前旅游业在疫情之下受到的影响,分析旅游业的特点。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旅游场域

  “旅游场域”是不直接承载一般旅游活动,仅向旅游区和旅游廊提供生态背景、文化底蕴、产业分工协作等支撑功能的区域。通常表现为自然保护区、遗址遗迹区、历史和故事发生地、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地等。

 

二、功能和特点

1、为旅游活动提供各类支撑

2、影响目的地整体形象和游客体验

3、良好的场域是目的地旅游吸引力构成要素之一

     如城市发达、气候宜人、居民淳朴好客。

旅游场域是全域旅游的必要组成部分

 

三、全域旅游旅游场域的发展要点

1、提升旅游场域的环境空间:加大投入、加深规划设计、加强管理维护水平

2、营造旅游场域的人文氛围

将场域中的文化要素通过城市地标、景观小品、节庆活动等载体展现。

通过宣传动员、国民教育、政策引导等手段,建立诚信、友爱的文明氛围,提高社会友好度和改善区域软环境。

3、优化旅游场域的产业供给

通过政策投入、设施投入、资金奖励、税收减免引导建立新型旅游产业分工。

4、孵化旅游场域中的潜力旅游区

(1)综合评估,发掘潜力

综合考虑区位交通、旅游价值、经济实力

(2)抓住机遇,集中推进

政策导向:把握国家省市政策,抓住规划契机。

投资方向,引进优质投资商,市场偏好:选择成熟的推出时机

3)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快速规模化

先扶持发展:出台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业

 

四、旅游场域主要类型

旅游场域可分为城市型旅游场域、城郊型旅游场域、乡村型旅游场域等不同类型,不同场域具有不同的特色优势、发展要点和孵化方向,能够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力量。

1、城市型旅游场域

发展要点:注重城市文化氛围营造

扶持发展商贸会展、休闲购物、文化演艺等产业

将城市独有品牌打造为有旅游号召力的品牌

2、郊型旅游场域

发展要点:加强招商引资

积极发展亲子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

3、乡村型旅游场域

(1)特色优势 :生态环境、乡土气息和成本优势

2)发展要点:

Ø 提升改造乡村风貌

Ø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Ø 培育乡土文化节庆活动

Ø 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旅游场域为全域旅游的发展奠定宏观环境基础,如政策支撑、经济支撑等


课后作业

 

结合全域旅游“热词”——厕所革命

 

 

 

 

教案单元设计(七)

课   题

全域旅游产业联动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全域旅游产业联动的内容

2.了解全域旅游产业要素升级方向

3.掌握旅游产业要素升级方式

1.学生能够将旅游产业要素升级运用到实践中。

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全域视角。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旅游产业要素的升级方向

2.难点:旅游产业要素升级方式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认识旅游新要素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新闻导入:旅游扶贫政策的落实及发挥成效。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全域旅游产业联动的总体思路

全域旅游产业联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升级旅游产业要素,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市场需求;

2、促进旅游向关联产业横向延伸,以对接多元化旅游需求,引导随之而来的大量旅游投资,丰富旅游产品;

3、通过旅游带动上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以提升旅游产业品质。

二、旅游产业要素升级方式

基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结合旅游市场的需求层次提出“梯度升级”举措。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要素供给、软硬兼施的品质提升,特色鲜明的吸引力构建。

1、足量化

基本匹配市场需求,合理配置高中低档的消费要素

2、标准化

   标准化配置产业要素,提供舒适安全的旅游体验

3、特色化

   特色化提升产业要素,凸显地域文化

4、品牌化

   品牌化打造旅游要素成为旅游吸引物

三、“食住行游购娱”特色化打造

 案例一

沈阳新民市仙子湖风景旅游度假区推出金牌荷花盏、拔丝干香莲籽、环湖荷叶鱼、小荷尖角、红莲睡鲤、湖水香鲢等10余种荷花宴系列,成为城市旅游新时尚。

案例二

湖州德清县创新打造裸心谷、三九坞、法国山居、后坞生活等一批精品民宿,打响了“洋家乐”特色品牌。德清莫干山也因此被美国《纽约时报》推荐为“全球45个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针对不同的产业要素升级的内容及其方向要进行区分和运用。


课后作业

 结合全域旅游“热词”——“旅游

 

 

教案单元设计(八)

课   题

全域旅游产业横向延伸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全域旅游横向延伸方向

2.掌握旅游产业横向延伸方式

1.学生能够通过产业横向延伸熟悉旅游新业态

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全域视角。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旅游产业横向升级方向

2.难点:旅游产业横向延伸方式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了解旅游新业态,如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案例导入:分析台湾薰衣草森林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全域旅游横向延伸

全域旅游产业横向延伸,是指旅游向关联产业渗透,多产业要素叠加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旅游空间和旅游新业态。

二、旅游产业横向延伸方向

产生了旅游业向其他产业横向延伸的发展趋势,即“旅游 ”,能为旅游提供有吸引力的新体验、新空间和新主题的关联产业

1、常见横向延伸产业

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工业

渔业体验、牧业体验、加工制造等生产过程能形成旅游新体验

农场、庄园、茶园、林场、牧场等场域环境能够为旅游提供新空间

葡萄酒、红树林、水产品、航空航天等主题具有新引力、常常为旅游所用

三、旅游产业横向延伸方式

基于更加丰富多元的市场需求,结合寻找“新体验、新空间、新主题”的产业延伸方向,提出“寻吸引—配要素—拓功能”三步举措。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关联产业附加值提升。

1、跨越产业寻找吸引

在关联产业中寻找新型旅游资源,不仅看重资源品质,更应评价其市场价值。

(1)资源品质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完整性、资源与环境保护

(2)市场价值

  知名度和影响力、重游吸引力、休闲度假吸引力/潜力、适宜开发条件、气候条件与适游时间、区域发展贡献

2、围绕主题叠加要素

从吸引物中提炼主题,围绕确定的主题,进行旅游产业要素的系列化配置,提升传统旅游产业要素的新引力和经济价值。

3、利用场域延展功能

利用关联产业的场域空间,延展附加值更高的新功能。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结合旅游 农业、旅游 工业、旅游 渔业、旅游 畜牧业方面的实践案例, 掌握“寻主题—配要素—拓功能”三步举措的应用。


课后作业

 

结合全域旅游“热词”——幸福产业之首

 

教案单元设计(九)

课   题

全域旅游产业纵向带动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全域产业纵向带动方向

2.掌握全域旅游产业纵向带动的方式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旅游相关产业进行规划

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全域视角。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全域旅游产业纵向带动的方式

2.难点:全域旅游产业纵向带动方向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旅游中华》视频赏析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案例分析:瑞士滑雪旅游的产业带动发展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旅游产业纵向带动,是指通过上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更优质的旅游要素、旅游装备和旅游服务。

一、旅游产业纵向带动方向

能影响到旅游要素、旅游装备和旅游服务等供给的上游相关产业。常见纵向带动产业:制造业、视频加工业、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产业

前台:旅游产业要素    后台:上游产业供给

三、旅游产业纵向带动的方式

     基于旅游市场对某一特定旅游产业要素的持续性、规模化要求,结合地方优势产业,提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三步举措,实旅游产业品质提升,同时促进上游产业供给侧改革。

(一)抓龙头——外引内联,培育龙头产业

明确产业方向:市场需求规模大、产业发展基础好、关联产业带动性强

采取3项措施:

1、基于旅游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基础,明确龙头产业

2、政府引导,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

3、宣传推广,扩大产业影响力

(二)铸链条——上下延伸,构建产业链条

通过产业链构建,使参与到旅游产业分工的各主体共享全域旅游经济效益。

(三)建集群——空间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实现从吸引更多企业集聚的量变到引发区域创新的质变,推动区域经济高效增长

三项措施:

1、聚焦龙头,以商招商

 围绕龙头企业上下游延伸

2、市场拉动,转型利用

引导现有集群、园区向旅游供给转型

3、创造环境,大众创业

大力发展创业型个体私营旅游经济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明确旅游产业纵向带动方向和带动方式,充分发挥旅游业一业带百业的作用等。


课后作业

 

“全域旅游”热词——旅游共享经济

 

 

 

教案单元设计(十)

课   题

全域旅游规划与开发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全域旅游规划的创新理念

2.掌握全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基本程序

1.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全域旅游规划。

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全域视角。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全域旅游规划的基本程序

2.难点:全域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区别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旅游中华》“旅游 ”视频赏析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问题导入:根据上周旅游产业横向延伸和纵向带动的内容,结合课下观看视频“旅游 ”,分析视频中旅游业与什么行业进行融合。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全域旅游规划理念创新

(一)传统旅游规划概念

旅游规划是指贯串于旅游规划整个制定、实施过程的对旅游规划起统领性、方向性与根本性指导意义的思想。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实现方式整体部署的过程。

(二)全域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区别

1、创新体制观

 全域旅游概念中,旅游的发展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融合中共同发展。要求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设计,理顺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突破限制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障碍,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2、创新产品观

  全域旅游产品,不再是传统旅游“走点”“串线”的“点线”观光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要构建满足游客不去景点景区的“基营”休闲度假模式。随着国内游客的见识越来越广、休闲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产品势必要进行创新。

3、创新产业观

 全域旅游中的产业不再局限在传统的“六要素”产业,强调全域的旅游化融合,旅游化升级,通过旅游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旅游化,丰富旅游产品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同时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拉长和产业的升级增值。

4、创新服务观

全域旅游服务,在服务的规模、服务的氛围、服务的品质等方面都胜于传统旅游。它突破了传统旅游区和非旅游区的二元服务结构,构建了全域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因此,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旅游地,都有必要进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以完善提升全域旅游服务氛围与服务品质,提升全域旅游地的软实力。

5、创新营销观

     全域旅游营销,不再是政府、企业单方面的营销推广,而是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四位一体”的全民营销。在全民营销中,更加强调旅游目的地的造,政府与企业全域化旅游产品及服务建设、居民热情好客的参与等构成了游客口碑互动宣传的基础。因此,全域旅游的营销,不仅要从客源地(外部营销)的角度考虑宣传什么,还要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考虑建设什么。

二、全域旅游规划的六大焦点

    马勇(2016)认为,进行全域旅游规划时要着重关注以下六大焦点:

1、聚焦全域理念引领,规划布局产业生态图

2、聚焦全域存量优势,综合盘活旅游要素资源

3、聚焦全域业态献合,目标锁定旅游 新业态旅游

4、聚焦全域政策驱动,改革全域旅游管理体制

5、聚焦全域标准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6、聚热全城投资创新,引领大旅游时代新时期

三、全域旅游规划的基本路径

(一)旅游地发展现状分析

1、要对全域旅游区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诸如区域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能力要素等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

2、对全域旅游区在区域旅游系统中的现实地位和作用影响及其潜在的地位与发展潜力进行研究,对旅游地所在的区域环境内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核定。

3、通过对全域旅游区的旅游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作出判断。

(二)旅游地发展目标定位分析

      旅游地发展目标的确定一般从以下四个层次进行:

     第一,全域旅游目的地及其发展主题定位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旅游大格局的地位。

     第二,旅游业在本地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产业地位,当地政府对本地区旅游业的定位。

     第三,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第四,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

(三)塑造核心吸引物并明确功能空间划分

     结合各区域产业功能,进行分区布局规划,分别对每个功能片区的公共吸引物集聚区域(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等所在区域)、限制开发区(农用地、滩涂、草地、林地等生态脆弱的区域)、优化发展区(城镇、村庄、度假区及具备建设条件的荒山、荒坡、荒涂等区域)等空间进行划分。

(四)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第一,旅游区域实现信息全域覆盖,交通全域便捷可达,完善区域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构建户外运动体系、自驾车体系、绿道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通过全域产业要素布局来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指标配置、土地划拨时序。

第三,通过村镇体系建设引导规划,包装打造一批旅游主题镇、旅游特色村,引领全域旅游特色名镇名村景观化、差异化、主题化发展。

(五)重点确定近期行动计划

      全域旅游必须结合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近远期结合:重点确定近期实施行动计划和启动性项目,以便于政府决策、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实施。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明确全域旅游规划和传统旅游规划的区别,树立全新的产品观、服务观、体制观等。


课后作业

“全域旅游”热词——旅游外交

 

教案单元设计(十一)

课   题

全域旅游规划的基本类型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不同全域旅游规划的标准

2.掌握各类全域旅游规划的特点

1.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全域旅游规划。

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全域视角。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不同全域旅游规划类型的特点

2.难点:全域旅游规划的分类标准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观看地旅游相关直播,如云春游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问题导入:根据课下所看直播的内容,明确导游讲解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按照全域旅游基础划分

   全域旅游按照发展基础分为了资源全区域型、市场区位主导型、政府主推型;

(一)资源全区域型

是指该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的分布较为均匀,并且区域内资源整体的质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这类全域旅游目的地在,由于资源禀赋高、旅游客源量大、旅游品牌较为响亮,进行全域旅游的转型比较为容易,进程也较短,是发展全域旅游的最佳选择。例如香格里拉、黔东南、呼伦贝尔、湘西地区、张家界 等。

(二)市场区位主导型

市场区位主导型该类型全域旅游区位于繁华的大都市,拥有良好的市场客源基础,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体系建设,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如重庆武隆县、浙江安吉县等,面向大都市泛旅游休闲新需求,通过全域旅游构建县域或市域大景区,整体重构自身特色,推动区域旅游的进一步开发。

(三)政府主推型

 政府主推型,这类区域或是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如浙江义乌市,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全域旅游;或是行政范围较小,为了突破空间发展局限,整体打造旅游品牌而开展全域旅游,如重庆市渝中区。

三、 按照全域旅游的主导功能划分

    划分为全域休闲型、全域体验型、全域度假型、全域养生型。

(一)全域休闲型

全域休闲型全域旅游目的地是指区域内以休闲资源为核心吸引力,具有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等特点,资源品质具有美学、历史、科学考察等价值。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设施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更高。功能完善、与环境协调的休闲旅游设施, 可满足游客多种休闲旅游需求 。

(二)全域体验型

 全域体验型旅游目的地是指通过分析顾客的不同偏好,提供能彰显其个性化形象和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因为针对特定游客设置的任何一次“体验”都是个性化的。全域体验型旅游目的地提供游客自助旅游、自驾车旅游、峡谷漂流等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的体验旅游,让顾客在消费过程中体验某种情感,学习某种技能,体验自我尊重和自我完善。

(三)全域养生型

全域养生型旅游目的地是全域范围内主打养生旅游、推出养生产品的旅游目的地,全域养生以巴马最为典型,巴马位于广西境内,山多地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条美丽的河——盘阳河贯串巴马中部,它不仅是巴马的“母亲河”,也是闻名遐迩的“长寿河”。巴马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

三、按照全域旅游的开发模式划分

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规划按照开发模式分为四种架构,即全域景区化架构、全域度假升级架构、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构架、全域旅游 架构。

(一)全域景区化架构

全域景区化架构的开发模式不等同于全域范围内都是景区的加总,而是按照一定的美学、文化、观赏规律将全域范围内布置成一个大的景区。全域景区化的实现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精品景区 精品线路”模式。适合于观光型的区域旅游,在区域内选择若干个精品景区进行重点打造,并将连接精品景区的线路进行精细化打造。精品景区包含自然生态型景区、文化型景区、商街城镇型景区以及人造景区等类型。

 另一种是“全域无景区化”模式。其表面上与全域景区化自相矛盾,实则是实现全域景区化的另一条途径,适合于不以观光为目的的区域旅游。在旅游对象较为广泛的前提下,强调打破门票经济采用开放式的经营方式,使旅游更加自由。全域无景区化崇尚到处都是滞留点,随时都能成行,因此,对区域的景观打造、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

(二)全域度假升级架构

全域度假升级架构全域旅游目的地中的旅游业是在一个区域内以休闲度假产业来引领观光旅游和其他休闲旅游,即以旅游业的高端产业引领中低端产业的发展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全域度假升级模式需要全域旅游目的地具有滨海、山地等环境优美的度假旅游资源 。

(三)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架构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是全域旅游开发的重头戏。我国很多乡村城镇经济发展缓慢,但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用旅游产业,引导城镇和乡村实现城镇化,帮助农村脱贫致富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一大重点。具体的打造方式是在区域内选择若干具有特色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城镇和乡村,作为全域旅游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四)全域旅游 架构

     旅游 ,是多方位、多层次的,“ ”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 ”,可以是工业、农业等大产业,可以是创客、教育、文化、养生、养老、休闲运动等具体产业,也可以是互联网、交通、购物等关联性产业。任何一个所加的产业,都可以单独支撑起全域旅游的特色,也可相互叠加,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四、按照旅游地发展阶段和旅游吸引物与市场划分

(一)全域大景区型

    全域大景区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处处是景区的全域旅游格局,“精品 景区复制”是实现该目标的模式选择。对景区内原有旅游精品景区进行内涵提升,对景区的线路进行外延和合理布局改建,充分挖据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符号,将景、城、村、人和交通线路五大要素融为一体。

(二)全域旅游服务聚集型

典型的特征是坐拥庞大的市场但缺乏旅游产品。此类旅游目的地毗邻经济发达地区或自身处于经济发达区,客源市场数量庞大,但由于旅游资源不够丰富, 邻近长三角、珠三角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此种类型。“旅游公园”发展模式是指结合市场高消费的特征,开发诸如体育旅游公园、休闲度假旅游公园、养生度假旅游公园、科技体验旅游公园等一系列适合在旅游资源不是很丰富,但客源市场充足,经济基础雄厚的区域发展的全域旅游服务聚集型的全域旅游形式。

()全域 旅游型

全域 旅游型不同于全域旅游 型,此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典型特征是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具有强烈的全域旅游发展的愿望,但由于旅游资源等级低,旅游吸引力弱,旅游市场发育程度低,旅游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旅游发展尚处探索阶段。此类型全域旅游目的地应该更多地考虑 旅游而不是旅游 ,即上文提到的以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是其发展方向。旅游资源零散的大多数地区属于此种类型。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明确各类全域旅游的开发重点。


课后作业

“全域旅游”热词——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教案单元设计(十二)

课   题

全域旅游开发

课  次

周一5-6节周二1-2

上课地点

和润楼

学  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全域旅游的项目开发

2.掌握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开发的对策

1.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全域旅游规划。

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全域视角。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开发的要点

2.难点:全域旅游项目开发的基本内内容

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图片进行展示,多途径学习。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学习

《航拍中国》视频观看

线上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5min

新闻导入:分析特殊环境下旅游景区恢复的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

任务实施

35min

 一、全域旅游规划的项目开发

(一)基础设施建设

全域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满足游客的旅游的基本服务功能,还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到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如水利建设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功能外,还要满足游客审美游憩价值和度假需要。又如,交通设施建设不仅要满足方便和安全的性能还应建成风景道,形成特色旅游吸引物,满足游客对生态自然的需求。

(二)景区建设与升级

全域旅游景区首先要做到对区域内新景区进行合理的开发,按照全域旅游规划的顶层设计,开发出适合区域内的新景区,并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然后是对区域内老景区的升级改造,如环卫设施改造、停车场扩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工程。另外可以通过景区联合发展,整体升级的模式进行全域旅游景区的发展。

(三)美丽乡村建设

1、村庄村貌改造提升

对村庄改造本着保持村庄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庄院落、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大力实施环境整治、设施配套、生态建设工程实现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等目标。另外,还要对村庄的民居改造、垃圾处理、厕所改造、土地整理、新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提升。

2、特色旅游村

乡村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旅游 的作用,创建特色旅游村。例如,枣阳市鹿头镇松扒村根据自身荒山坡地面积大的特点,引进适合本地的密植桃种植技术大力发展桃树种植产业,将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将松扒村建设成为“春看桃花夏摘桃,吃农家饭赏生态农业”的特色旅游村,为当地农民带来了财富。

(四)城镇改造升级

1、城镇风貌升级

改善城镇环境问题,然后依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及风土人情将城镇改造为一个具有独特地域氛围的特色城镇,防止简单模仿,千城千村千景一面,应创造富有特点的地段给居民及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2、旅游小城镇建设

旅游小城镇是指依托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提供旅游服务与产品,以休闲产业、旅游业为支撑,拥有较大比例旅游人口的小城镇。它不是行政上的概念,而是一种景区、小镇、度假村相结合的“旅游景区”或“旅游综合体”,如乌镇西栅、台儿庄古城等。

(二)综合型全域旅游目的地具备的条件

1、旅游资源富集,旅游资源全域化的旅游目的地

2、旅游特色鲜明,产品业态丰富的旅游目的地

3、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高品质目的地

4、突出旅游改革创新,重视旅游产业,保障措施有力的旅游目的地

(三)综合型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1、区域联动发展全域旅游

要把全域范围的旅游业当成“一盘棋”来下,就必须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形成大旅游格局。要想打造全域旅游业的良好形象,打响全域旅游的整体品牌,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行政格局、地区限制。

2、打开体验式旅游新空间

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体验旅游活动都强调了旅游者的角色模仿和参与,同时可以融人当地居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旅游活动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全域范围内旅游产业升级转型

4、深化宣教培训,助力创意创业创新

5、全域景观建设,助推综合型全域旅游

6、推进形象整合营销,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景区依托型全域旅游开发

(一)景区依托型全域旅游的概念

景区依托型的全域旅游即全域旅游范围内由龙头景区做强最大,从而联动周边区域旅游业发展,最终带动周边形成全域旅游区。先是依靠景区做大,以市场消费带动周边景点、乡村、城镇配套,形成大规模综合性目的地型旅游景区,逐步优化形成全域旅游区。典型的例子有 四川九寨沟、贵州荔波、四川峨眉山、贵州黄果树、重庆武隆等。

(二)景区依托型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1、“核心-边缘”空间重组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的核心区域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区域的中心,而且还是具有特色旅游资源的热点地区,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等。而边缘区是那些没有突出旅游资源或是虽有但因为区位条件不好还没开发出来的地区。

2、合理分析景区依托程度

1)协同效应原理分析

2)利益共享机制

3、制定发展全域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4、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5、旅游 互联网,助推全域智慧旅游

四、都市功能区依托型全域旅游开发

(一)都市功能区依托型全域旅游的概念

    都市功能区依托型的全域旅游是指全域旅游区内都市功能显著,旅游区内城市与旅游融合发展,共生发展,相互促进的旅游区域。典型的例子有北京中轴线、后海等区域,以及上海新天地、杭州西湖、 拉萨八角街等,这些区域内休闲区、商业区、社区、文化区、产业集聚区、生态优化区等多区功能叠加,居民旅游者共享,共同构成城市的地标和名片。

(二)都市功能区依托型全域旅游的特点

1、开放性

    都市一般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当都市的知名度成为一种吸引物的时候都市旅游景观就不单是某几个景点的组合和纯粹的旅游要素堆集,整个都市成为一个游览景区,其中既包括实体部分,如都市建筑、都市风俗,也包括虚体部分,如都市情调、市民的好客性等。

2、统一性

都市旅游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古代遗迹、现代文明、民风民俗等多种旅游资源于一体,既可以发展国内旅游,也可以发展国际旅游。

3、后发性

都市旅游是建立在现代城市功能较为健全,城市魅力日渐凸显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出现,相对于漫长的城市史而言非常短暂 。

(三)都市功能区依托型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1、强化联合意识,打破地区界限,加强区域协作

2、科学规划开发,引导全域旅游发展

3、实行三个结合,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4、改革管理与运营机制,创立旅游产品开发集群

5、打造都市旅游品牌,全面推进旅游市场。

五、生态功能区依托型全域旅游开发

(一)生态功能区依托型全域旅游概念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型全域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发展无景点、低开发、重保护的生态旅游区,将全域旅游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模式。典型的例子有武夷山生态旅游区、青海三江源旅游区、西藏林芝生态旅游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内蒙古阿拉善沙漠生态旅游区等。

(二)生态功能依托型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1、生态功能依托型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新理念

1)立足大旅游

实现全域旅游的八全,即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最大限度地提高全域旅游的生态友好程度。

2)立足大生态

   拓展到与自然生态共生的人文生态,进一步也可以将生态恶化区域作为全域生态旅游的体验对象,以更加充分地发挥生态旅游的教育警示和督促作用。

3)立足大市场

 体验生态、享受生态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只有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教育大众,才能真正使环境安全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落到实处。

2、构建生态旅游产业链

    生态旅游产业链是对未来生态功能区依托型全域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构思,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关联;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联系。

3、全域协调发展、走绿色化道路

六、特色产业依托型全域旅游

(一)特色产业依托型全域旅游的概念

     特色产业依托型全域旅游是指景区依托特色产业,构建全产业链联动的全域旅游新模式,依靠特色产业的集聚和创意体验,构建新型的全域旅游区和新的产业功能区。典型的例子 山东烟台的葡萄酒旅游集聚区、云南罗平的油菜花旅游、北京海淀区的科教旅游区、深圳大芬的油画村旅游区等。

(二)特色产业依托型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1、树立发展旅游就是发展经济的观念

     2、“点一轴”优势产业驱动

     3、全面实行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资源整合战略

     4、注重特色产业旅游的规划

     5、加强全域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

     6、提高环保意识,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七、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依托型全域旅游

(一)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依托型全域旅游概念

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依托型的全域旅游是指有特色文化、特色风貌、特色业态等支撑,旅游引领风情小镇发展,是就地现代化、就地城镇化的全域旅游新模式。典型的例子有乌镇、周庄、琼海等依托小镇的全域旅游, 婺源、安吉等美丽乡村依托的全域旅游。

(二)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依托型全域旅游的特点

     1、资源独特性

     2、市场定式性

     3、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与文化性

     4、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依托型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1、领导重视,政府引领

      2、旅游相关设施的完善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4、广纳人才,鼓励创业

      5、市场推进,全域营销

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呈现,师生分析总结

总结

5min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明确各类全域旅游的开发重点。


课后作业

“全域旅游”热词——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