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筝,又称“南筝”,是“茫茫九派中国筝”史上重要一派,以柔美、细腻、擅受而著称,向来为古筝界同仁所喜爱,流传甚广。
潮州筝源自中原古筝,流行于广东潮州、揭阳、汕头等潮州语系地区,是潮州音乐中潮州弦诗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南亚一带流传很广。
这几年,我参加了各地的古筝乐活动, 在与筝友们的切磋、交,流中发现,外地古筝友弹奏潮州古筝普遍存在生硬、少韵的毛病,甚则“咸句”,(不符合潮古筝造句特点和规律)或南古筝北调。这主要是外地古筝友缺少潮州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潮州古筝的特点和技法不了解、不熟悉。更有甚者,有些古筝友摆上潮州古筝谱,以其先入为主的音律,调式概念和自己熟知的技法弹潮古筝,如此轻者少韵、乐音生硬、调式不分;重者南古筝北弹,风韵全无。笔者不揣浅陋,将潮州古筝的基本特点和技法概述于下,期望对广大潮筝爱好者有所裨益并弹奏地道的潮州古筝曲。
潮州筝源自中原古筝,流行于广东潮州、揭阳、汕头等潮州语系地区,是潮州音乐中潮州弦诗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南亚一带流传很广。潮州筝曲在调式上有潮乐独有的“轻三六”、“重三六”、“活五”、“轻三重六”等数种,加上曲调的文静委婉和吟揉按滑等细腻的装饰音润饰,从而形成了流畅华美的风韵。代表人物有郭鹰、苏文贤、高哲睿、林毛根、萧韵阁、黄长富等。
代表曲目的《寒鸦戏水》、《柳青娘》、《西江月》、《出水莲》、《粉红莲》、《小桃红》、《锦上添花》、《平沙落雁》、《深闺怨》等。
潮州音乐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乐种之一,主要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潮州人居住的地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群众基础扎实、深厚,曲目颇为丰富。现有的乐曲就有上千首。随着历史的变迁,潮州音乐已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它是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遗产。
历代随着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的战乱,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等,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南移,中原的音乐文化也随着不断的传播入潮。潮汕大地先后承受了唐宋的燕乐、法乐;宋元的南戏(戈阳、昆腔) ;明清的正字、潮音、西秦、外江等多种剧种的熏陶和影响,逐步形成了今天这种具有独特艺术特点和地方风格的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