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 期末考核、综合评价

京剧起源、发展、特色

发布时间:2020-03-12 18:02   发布人:熊文生   浏览次数:314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 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等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之后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宗“谭派”的基础上发展为各自不同艺术流派。

    民国时期,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


    请点击观看PPT课件: /play/play.php?v=uploads2/resources/236/2020-03-13/1584064129_5833216.ppt&res_id=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