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
董晓丽

1
2
3
4

第1课时 图形概念 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14 11:23   发布人:董晓丽   浏览次数:412

/play/play.php?v=uploads2/resources/57/2020-03-14/1584153961_16115200.ppt&res_id=252092一、图形概念

图形区别于标记、标志与图案,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标识、记录,也不是单纯的符号,更不是单一以审美为目的的一种装饰,而是在特定思想意识支配下的对某一个或多个元素组合的一种蓄意刻划和表达形式,有时是美学意义上的升华,有时是富有深刻寓意的哲理给人们以启示。自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视觉设计在销售商品、促进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普及教育和科学技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商业对促进其繁荣的视觉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意识也起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绘画艺术语言已不能满足和符合人们的视觉需要。这时,一代符合潮流的先锋艺术家脱颖而出,超现实主义、错视觉艺术、表现主义,波普艺术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取代了传统绘画的典雅、崇尚、唯美,为人们所欢迎、所接受,被商业和文化艺术活动普遍地采用和推广。 马格利特(R.Magritte)、埃舍尔(M.C.Escher) 毕加索(Picasso) 达利(Dali)20世纪的艺术家的出现为欧洲的现代视觉艺术繁荣发展垫定了基石, 欧洲二十世纪的视觉传达历史与这些艺术家们密切联系, 也正是这些艺术之泉使得一代视觉设计大师得到了灵感, 确定了他们在欧洲的影响、 也确定了这一代大师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影响了整个视觉艺术舞台,也带动了世界性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视觉设计在国际视觉艺术史上以其别具的地位,其美学意义上的典雅和功力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度,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在真正设计意义上的创造与西方相比还显得有些苍白,主要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注重了两个教育-即美学+技巧,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教育,使得我们在近年国际视觉设计舞台上无施展余地。

 

图形是设计作品的表意形式,是设计作品中敏感和倍受关注的视觉中心。

 

 图形Graphic)是由绘、写、刻、印以及现代电子技术、摄影等手段产生的能传达信息的图像记号。

 

 著名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在《图形与意义》指出所谓图形,指的是图而成形,正是这里所说的人为的创造的图像,而图形存在的价值就是传达。

 

 由此可见,图形首先是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媒介而存在的,与美术、图案作品有本质区别。美术作品主要是为了创造美、反映社会和生活,它通过描绘来展示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看法,有时会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它一般以画家原作的价值为最高。而图形有很强的功能性,和文字语言等媒介一样,必然要有一定的信息量,是为了传播某种概念、思想或观念而存在。大多数的图形要通过在社会上大量复制、广泛传播而达到最终的设计目的,实现艺术价值。


二、历史发展:图形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原始符号演变成为文字。文字的出现使符号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规范,成为记事和识别的重要手段,并使信息得以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第二次革命是源于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诞生。纸的发明促进了文字和图画的传播与应用,印刷术的发明使视觉信息得以批量化的复制。第三次革命始于19世纪的科技和工业的变革,最具代表性的是摄影的发明和由此带来的制版方式及印刷技术的革新。传播的广泛性进一步扩展,图形真正成为了一种世界性语言。今天的电子技术等高科技使图形传播超越了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距离,传播的速度飞快,而范围已达世界的每一个地区,信息受众已为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