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利
01-10
由于液压系统的多样性,故迄今尚没有能快速准确地查 找并排除故障的通用诀窍。目前工程实践中常用和发展中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有逻辑分 析法、仪器专项检测法、对比替换法、直观检查法 (简易故障诊断法)和智能诊断法等,根 据具体故障现象及着眼点和实施策略的不同,这些方法在行业内有时又细分为 “感官诊断 法”、“参数测量法”、“现场试验法”、“截堵法”、“化整为零层层深入法”及 “取整为零综合 评判法”等。
1 8
液压系统运行到后期,液压元件因工作频率和负荷的差 异,易损件开始正常的超差磨损、腐蚀、疲劳、老化而逐渐失效。此阶段故障率较高,泄漏 明显增加,效率下降。针对这一情况,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对元件进行全面检测,对已失 效的液压元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液压系统运行中要加强维护,注意观察各部位工作状况, 发现有异常现象 (如声音反常、温升异常、泄漏越来越大等),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对 策,以防发生重大故障。
0 7
液压系统运行中期,故障率最低,这是液压系统运行的最佳阶段。此时 发生的故障也称突发性故障,具有随机性,与时间无关。常见突发性故障的例子有:发生碰撞;管道爆裂;元件内弹簧突然折断;电磁铁线圈烧毁;异物堵塞流道;密封损坏;内、外 泄漏严重等;突然停电造成系统动作错乱;控制信号失真等。 突发性故障有的有先兆,如执行元件突然爬行,表明流量阀堵塞或失灵,应及时查明原 因予以排除;对于无法预测的突发性故障,只能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如及时更换失效元件) 加以防范。控制油液污染是防止中期故障的重要措施。 突发性故障往往与液压设备安装不当、维护不及时有关系。有时由于操作错误而发生破 坏性故障。防止突发性故障主要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认识故障特征,加强管理维护;严格 执行岗位责任制,加强人员岗位培训;不懂专业知识,未经过液压基本知识、液压故障诊断 与维修技术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
此时,故障率最高,设计、制造、安 装、调试等质量问题交织在一起,主要故障有六个方面:密封件质量差或由于装配不当而破 损,造成外泄漏严重 (主要是接头和元件端盖处的泄漏);液压阀阀芯卡阻、运动不灵活和 不到位,导致执行元件动作失灵或运动速度不稳定;管道或液压元件铸造流道内的型砂、毛 刺、切屑、纤维等污染物在油流的冲击下脱落,堵塞泵、阀等元件的阻尼孔和过滤器,造成 系统压力和执行元件速度不稳定,或调压调速不正常;阀类元件漏装弹簧、密封件等,造成 控制失灵;系统设计不合理、液压元件及油液选用不当,造成执行元件运动精度低,系统过 热、振动噪声大等;系统由于负荷大或外界散热条件差,造成油液温度过高,引起内、外泄 漏,导致压力和速度的变化,影响系统工作性能
为了保证液压控制系统乃至主机的可靠运行,降低故障发生率和维修成本,延长维修周 期乃至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注意事项如下。 ① 操作者应熟悉主机的用途和液压系统的原理,掌握系统动作顺序及液压元件的调节 方法。 ② 开动设备前和设备运行中,应对机器的状态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开动前,要检 查液位,行程开关和限位块,手动、自动循环,电磁阀状态;设备运行中监视工况,包括压 力、振动、噪声、油温、泄漏、电压等。 ③ 正确选择、使用和维护液压工作介质 ④ 液压系统的油温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低温下,油温应达到20℃以上才允许顺序动 作;油温高于60℃时应注意系统的工作情况。为此,应注意:保持油箱中正确的液位,使 系统中的工作介质具有足够的循环冷却条件;正确选择液压工作介质的黏度,并保持其干 净,此外,系统间歇工作中,在等待期间应使液压泵卸荷;保持水冷却器内水量充足,管路 通畅。 ⑤ 应防止空气进入系统。 ⑥ 停机4h以上的设备,应先使液压泵空载运转5min,再启动执行元件工作。 ⑦ 不允许任意调整电气控制装置系统的互锁装置,随意移动各限位开关、挡块、行程 撞块的位置。 ⑧ 各种液压元件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允许私自调节或拆换。 ⑨ 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时,不允许擅自乱动,应通知有关部门分析原因并排除。
检测反馈元件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整个控制系统 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必须对它进行标定和调整。对位移传感器、加速度计等性能 比较稳定的元件,一般半年到一年应进行一次标定,而对用应变片电路构成的传感器和测量 放大器,由于放大倍数较大,易产生零位漂移,因此应经常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达到尽可 能高的精度
0 6
开机时应先使控制台 (柜)通电,然后再启动液压源。如果先启 动液压源而未使控制台处于控制状态,一方面由于电液伺服阀的零位偏置而使液压油进入液 压缸 (或液压马达)的一腔,导致活塞 (或转子)向一个方向运动直到发生碰撞而停止,有 时甚至发生撞缸或其它事故;另一方面一些电子器件需要预热,尤其是应变片电路,需预热 半小时以上才能使零位比较稳定。因此,开机时首先应使控制台通电并检查仪表是否都处于 正常情况。液压源启动前,应将溢流阀调至最低压力,使泵卸载启动,若有异常情况应立即 停止液压源工作,检查并维修有关器件。当液压源启动情况正常后,调整系统压力到需要 值。这样,开机过程全部完成。 需要停机时,一般是先停液压源,再切断控制台电源,若操作顺序相反,则可能发生撞 缸之类事故
0 5
一般是先手动后自动;先空动调低压,然后调高压;先调控制回路, 后调主回路;先调轻载,后调重载;先调低速,后调高速;对多环系统,先调内环后调外 环;先调静态指标,后调动态指标。调试时需要操作调试人员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 经验。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测试记录可作为日后系统运行状况评估的依据
控制管道要尽量平直,避免直角弯曲,在最 高部位必须设置排气阀,要进行压力冲击验算,防止出现谐振,振动部位应采取消振措施。 伺服阀和执行元件的连接管路应尽可能短,如执行元件在非移动设备上,则和伺服阀的连接 应避免使用软管。长管道应安装支架或管夹
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压缸应为低摩擦力缸,安装前应测定其最低启动 压力,作为日后检查液压缸的根据
0 3
阀类元件,因种类繁多、型式不同,安装的方法和要求也有所不 同。一般来说,安装液压阀时,应防止进油口与出油口装反;连接可靠;密封要完好无损; 防止渗油和漏气,如空气混入,不但会使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大大降低,降低液压固有频 率,而且会加剧液压冲击和振动,影响整个系统的动态特性。方向控制阀应尽量安装成水平 位置,压力控制阀要尽量使其靠近被控制回路,流量控制阀要尽量安装在管道平缓的地方。 安装电液控制阀时,应检查安装面上是否有污物附着,密封圈是否完好及定位销孔是否 正确。伺服阀在阀块或连接板上安装时,连接螺钉应均匀拧紧,以在工作油压下不漏为准。 阀安装后,接通油路,检查外漏情况,如有外漏应排除
0 2
实践证明,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初期,元件与系统的故障较多,经 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后故障会明显降低。工作初期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误操作、安装 不当或信号错接所致。所以,电液控制系统总装前,应按液压元附件清单,准备好控制元 件、附件和管道等有关物料,并对其规格和质量按有关规定对照图样和相关技术文件进行细 致检查,保证性能良好,动作可靠。系统总装前,应注意不要使控制元件受到碰撞和污染。 若工作环境恶劣,则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污措施
0 1
首先应熟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如液压系统原理 图、电气原理图、液压部件 (如伺服缸、液压油箱、液压泵组、油路块等)的总装图、管道 布置图、液压元件和附件清单和有关产品样本等。应详细阅读、理解系统各组成元件 (部 分)的产品样本和说明书。并注意以下问题: ① 查看电液控制阀的型号与设计要求相符否,出厂时的动态和静态性能测试资料是否 完整。 ② 控制放大器的型号与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可调节的参数要与所使用的伺 服阀匹配。 ③ 检查电液控制阀的线圈连接方式,哪一种符合设计要求。 ④ 反馈传感器的型号及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设计需要,特别要注意传感器的精度,它直 接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
孙在松
寒假马上开始了,同学们可利用假期时间能过课程的拓展资源的学习充利提高自己,为明年的顶岗找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01-08
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旨在大大提高 设备的可靠性,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和需要紧急维修的次数;通过正 确的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大大降低检修费用和 更低的库存持有成本;通过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大大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和工作效率,并通过有用的维修知识的积累达到与他人共享 的目的。 购买一台性能优良的液压设备固然重要,而正确安装、使用、维 修即现场管理好所购进的液压设备更为重要, “创业难、守业更难”。 管理好所购进的液压设备,犹如人的养生之道,保养得法,可健康长 寿,颐养千年;抓好了防重于治这个环节,便可少出故障,减少停机 “治病”的时间,确保上述目的的实现,大大提高液压设备的使用寿 命和工作性能,从而经济效益可大大提高,安全性得以确保。 “故障 分析与排除”便成了容易处理的问题,至少可以把许多故障消灭在萌 芽之中,不至于造成大的危害。
0 8
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是设备不 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与有机结合,构成了设 备管理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 设备的技术管理是指以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 (设备的购置、 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为主线,通过各种维修、 保养方式来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保证设备的高
①尽量避开热源;②正确设计液压 系统,如系统应有卸载回路,采用压力适应、功率适应、蓄能器等高 效液压系统,减少高压溢流损失,减少系统发热;③正确选择液压元 件,努力提高液压元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减少泄漏损失、容积 损失和机械损失带来的发热现象;④正确配管,减少过细过长、弯曲 过多、分支与汇流不当带来的局部压力损失;⑤正确选择油液黏度; ⑥油箱设计时应考虑有充分的散热面积和油箱容量,一般油箱容积对 低压系统可取泵额定流量 (L/min)的2~4倍,中压系统取5~7 倍,高压系统取10~12倍
①油箱设置在高温热辐射源附近, 环境温度高;②液压系统各种压力损失 (如溢流、减压等)产生的能 量转换大;③油箱设计时散热面积不够;④油液的黏度选择不当,过 高或过低
是通过储气腔内预充氮气的体 积发生变化而使储油腔内的液压油成为具有一定液压能的压力油。这 种蓄能器具有质量轻、薄膜变形阻力小、无惯性、吸收压力脉动性能 好等优点。可用于动作频率高,容积小的液压装置中吸收液压脉动。 但是,由于这种蓄能器存在着容积小、输出流量小、维修又极不方便 等缺点,因而,它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是通过改变气囊内预充氮气的 体积,从而使蓄能器储油腔内的液压油成为具有一定液压能的压力 油。这种蓄能器具有密封性好,效率高、灵敏度高、结构紧凑、重量 轻、易维护、动作惯性小等优点。所以,它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最为 广泛